
指器物上銘刻制作工匠的姓名。《禮記·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誠。” 孔穎達 疏:“每物之上刻勒所造工匠之名於後以考其誠信。” 郭沫若 《斷斷集·屈原時代》:“同時所鑄的器皿,由副銘上所勒的工名看來,很不少;因此也可以知道所獲的兵銅,也相當多。”
“工名”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器物上銘刻工匠姓名的制度,主要用于質量追溯。這一解釋得到《禮記·月令》的經典印證:“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孔穎達注疏明确指出在器物刻名是為了考核工匠的誠信。郭沫若在青銅器研究中發現,副銘工名可追溯鑄造工匠,印證該制度的實際應用()。
二、延伸理解 查字典的現代釋義将其拆解為「工作」與「名聲」的組合,強調職業聲譽的重要性()。這種解讀雖非傳統本義,但可作為當代語境下的引申理解,提醒注重職業形象建設。
需注意:傳統文獻中的工名制度主要見于先秦至漢代器物,如青銅器、漆器等,是古代手工業品控體系的重要組成。而「工」字本義源自工匠曲尺(),與工匠職業特性密切相關。
《工名》一詞指的是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名字或稱謂。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工作場合被稱呼的名字,也可以指代一個人在職業上的稱謂。
《工名》這個詞可以從字面上看出由兩個部分組成:工和名。其中,“工”是此詞的部首,而“名”則是表示名字的意思。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将這個詞拆分成兩個部分,分别為工(5畫)和名(6畫)。
《工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起初人們沒有固定的姓氏,而是以職業作為自己的身份标識。因此,工作中使用的名字或稱謂就成為了人們的“工名”。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姓氏來表示自己的身份,但“工名”這個詞仍然流傳至今。
《工名》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工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古時候「工名」這個詞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寫出,例如「工命」或「工名字」等。這些寫法雖然有所差異,但都指代了同樣的意思。
1. 他在公司有一個很響亮的工名——銷售之王。
2. 這位醫生的工名是陳醫生,他的診所一直很受歡迎。
組詞可以根據《工名》這個詞的意思進行衍生,例如:
1. 工作:指從事某一職業或任務。
2. 名稱:表示對事物的命名或稱謂。
3. 名師:指在某一領域受人敬重的優秀教師。
4. 工人:指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
與《工名》相似的詞語有:
1. 呼名:表示在工作中被稱呼或叫做的名字。
2. 正式名:指在正式場合使用的名字或稱謂。
與《工名》相對的詞語有:
1. 私名:指個人在非工作場合使用的個人名字。
2. 匿名:指沒有實名或使用化名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