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llow catkin] 成熟的柳樹的種子,上面有白色絨毛
(1).柳樹的種子。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因以為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詩:“桃紅柳絮白,照日復隨風。”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五:“颠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宋 蘇轼 《和孔密州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紅樓夢》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的東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 楊朔 《<鐵流>的故事》:“窗外滿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陽光,漫天正飛舞着軟綿綿的柳絮。”
(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 無奕 女,左将軍 王凝之 妻也。” 劉孝标 注引《婦人集》:“ 謝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詩、賦、誄、頌傳於世。”後遂以“柳絮”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讀餘季女<懷其夫水宗道詩>序》:“ 餘季女 ……贅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見 餘 水邁柳絮,學不彼若,輒辭歸,閉門讀書,久不返。” 宋 蘇轼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漁翁句好真堪畫,柳絮才高不道鹽。”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聲落梁塵,詞超柳絮。願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傳》第九三回:“是夜刮起東北風,濃雲密布,紛紛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衆頭領起來看時,但見:紛紛柳絮,片片鵝毛。” 明 無名氏 《貧富興衰》第一折:“四野雲迷,雪花飄墜,長空内,柳絮紛飛,裁剪的鵝毛碎。”
“柳絮”是柳樹的種子,因帶有白色絨毛,隨風飄散如絮而得名。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該詞:
柳絮是柳樹(多為垂柳)的成熟種子,表面覆蓋白色絨毛,具有隨風傳播的特性。其形态輕盈如棉絮,常于春季隨風飛揚,形成“漫天飛雪”的自然景象。
柳樹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及黃河流域,其他地區也有種植。其種子(柳絮)在春季成熟,尤其在幹燥多風天氣更易飄散。
在古詩詞中,柳絮常被賦予情感和意境:
柳絮飄散可能引發過敏或呼吸道不適,敏感人群需做好防護。此外,密集的柳絮堆積存在易燃風險,需注意防火。
如需進一步了解柳樹的植物學分類或古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生物學文獻。
《柳絮》是指柳樹上的細長花絮,是柳樹開花之後由柳花脫落的細小纖維,形狀像細長的絮狀物。它象征着春天的到來和生機勃勃的景象。
《柳絮》的拆分部首為木字旁,“絮”字的構成部分是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糸(絲)字旁、隹(隼)字旁、丨(豎)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劃。
《柳絮》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柳花開放後,會有細長的“絮”飄落,因此稱之為《柳絮》。在繁體字中,柳絮的“絮”字寫作「緒」。
古代漢字寫作《柳絮》時,通常是以篆書或隸書形式表現出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也逐漸演變為現代字體。
1.春天到了,飄落的柳絮像雪花一樣美麗。
2.遊人們在柳樹下賞賞柳絮,呼吸着新鮮的空氣。
3.柳絮隨風而舞,給人一種輕盈和愉悅的感覺。
組詞:柳樹、飄落、春天
近義詞:柳花、柳葉
反義詞:秋葉、冬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