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薮的意思、逋逃之薮的詳細解釋
逋逃之薮的解釋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處成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詞語分解
- 逋逃的解釋 ∶逃亡;逃竄千計逋逃 ∶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詳細解釋.逃亡;流亡。《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 孔 傳:“馬牛其有風佚,臣妾逋亡。”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夫差内傳》:“軍敗身辱,逋逃出
- 薮的解釋 薮 ǒ 生長着很多草的湖澤:薮澤。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薮。 指民間、草野:辭朝(俹 )歸薮。 古同“搜”,搜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逋逃之薮”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逋逃之薮(拼音:bū táo zhī sǒu)指逃亡者藏匿或聚集的地方。其中:
- 逋逃:逃亡者;
- 薮:原指草木茂密的沼澤或叢林,引申為人物聚集的場所。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尚書·武成》:“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薮。”,意為某地成為天下逃亡者的聚集地。
- 曆史用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提到“鄭國逋逃之薮也”,表明鄭國曾是逃亡者的庇護所。
- 現代含義:現多用于形容藏匿不法之徒或負面事物聚集的場所,帶有貶義色彩。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功能:作賓語,常見于書面語。
- 成語結構:偏正式(“逋逃”修飾“薮”)。
- 感情色彩:古代中性,現代多含貶義。
四、例句與引用
- 高陽《胡雪岩全傳·紅頂商人》:“粵東兼有逋逃之薮。”
- 用于描述特定區域成為犯罪窩點,如:“該地管理混亂,漸成逋逃之薮。”
五、補充說明
“薮”字的選擇體現了自然屏障的遮蔽性,呼應逃亡者需隱蔽的特點。該成語在文學和曆史文獻中常見,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逃之薮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逃亡之地或難以逃脫的困境。拆分部首是辶和艸,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使用繁體字時的寫法是「逤逃之藪」。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逋逃之薮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使用可以是:"他身陷逋逃之薮,無處可逃。"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我很抱歉沒有找到相關的信息。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