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n] 市制重量的主單位
市制重量的主單位。一市斤合五百克。市斤以上有市擔,以百進;市斤以下有市兩、市錢、市分、市厘、市毫、市絲,均以十進。我國過去長期通行十六兩制,一市斤等于十六市兩。後改為十兩制,一市斤等于十兩。通稱斤。
市斤(shì jīn)是中國傳統市制重量單位體系中的核心單位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重量計量單位。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市斤簡稱“斤”,是中國市制質量(重量)的主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59年頒布的《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及後續标準化規定:
即:
$$
1, text{市斤} = 500, text{克}
$$
市斤源于中國古代的“斤”,其實際重量曆代略有差異。1930年代國民政府推行的《度量衡法》首次将1市斤明确定義為500克(即二分之一公斤),該标準在新中國成立後繼續沿用并納入法定計量單位體系。
市斤與其他重量單位的換算關系如下:
1市斤 = 0.5千克(kg)
1千克 = 2市斤
1市斤 = 10市兩
1市兩 = 50克
1市斤 ≈ 1.1023磅(lb)
市斤至今仍廣泛應用于中國大陸的農貿市場、食品零售、烹饪食譜等日常生活領域。例如:“購買蔬菜3市斤”“豬肉每市斤價格”。在書面表達中常簡寫為“斤”,如“蘋果5斤”。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993年頒布.
- 國務院.《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 1959年6月25日發布.
市斤是我國傳統市制重量單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換算
市斤簡稱“斤”,是市制重量的主單位。1市斤等于0.5千克(即500克),與公制單位的換算關系為:
$$1 text{市斤} = 500 text{克} = 0.5 text{公斤}$$
曆史演變
市斤曾長期采用十六兩制(1市斤=16市兩),後改為十兩制(1市斤=10市兩)。這一調整簡化了計算,適應現代需求。
單位體系
使用場景
市斤至今仍是我國民間市場通用的重量單位,常用于描述食材、日用品等商品的重量(如“幾斤水果”)。但在正式場合或國際交流中,需轉換為公制單位(千克)。
特殊用法
在成語中,“市斤”偶爾被借喻形容重量極輕的事物,例如“輕如市斤”。不過此類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更全面的曆史背景或單位換算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計量标準文件。
暧廼冰蠶絲秉公滅私不可收拾唱造撐腸拄腹車座蝩蟲沖陽搭咕待教等事琱飾遁荒發愕粉面付賬泔淡給犒貫轶關籥鍋底飯厚福奸僞借閱禁虐赍擎酒齊涓滴成河撅撒居官守法慷慨激昂連榱林下高風流借攏傍龍芽草鸾姿闾率綠葉成陰馬郎密對末教漂膏潛靈千秋萬世敲髓灑膏求忠出孝容載汝穴風四大洋私坐夙聞挑燈條頭糕通趣委寄梧楸諧決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