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沉璧于 河 。古代盟誓或祭祀時所舉行的一種儀式。《國語·晉語四》:“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 河 水。’沉璧以質。” 南朝 宋 鮑照 《石帆銘》:“覘氣涉潮,投祭沉璧。”《宋書·符瑞志》:“ 武王 殁, 成王 少, 周公旦 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神鳥鳳皇見,蓂莢生,乃與 成王 觀於 河 洛 ,沉璧。”
(2).指映在水中的月影。 宋 範仲淹 《嶽陽樓記》:“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清 厲鹗 《清江引·三潭印月》曲:“浮珠白一丸,沉璧寒千丈。”
“沈璧”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将玉璧沉入河中的儀式,常見于盟誓、祭祀等莊重場合。例如:
形容月光映照水面的景象,如玉璧沉入水中般靜谧優美。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沈璧”形容女子美麗端莊,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古籍或權威辭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記載和文學用例,核心含義聚焦于儀式與自然意象。
沈璧(shěn bì),是一個名詞,指的是貴重的璧玉。
沈的部首是水,筆畫數為三;璧的部首是玉,筆畫數為12。
《沈璧》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常武》:“沈璧浮玉,鳴鳳在竹。”這是兩句描述美玉的詩句。後來,沈璧一詞也用來比喻珍貴而美麗的事物。
繁體字沈璧的寫法為「瀋璧」。
古時候,沈璧的寫法可能稍有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1. 這塊沈璧的價值不菲,非常珍貴。
2. 她像一塊沈璧般美麗動人。
沈璧的組詞可以有:沈璧浮玉、沈璧琪雲、沈璧年華等。
沈璧的近義詞有:玉石、寶石、寶玉等。
沈璧的反義詞沒有明确對應的詞彙,可以用普通的石頭、磚塊等詞代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