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鹵田的意思、鹵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鹵田的解釋

鹽堿地。 漢 蔡邕 《京兆樊惠渠頌》:“昔日鹵田,化為甘壤。”《晉書·楊方傳》:“如 方 者乃荒萊之特苗,鹵田之善秀。”《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唐 主使 陳覺 白帝,以 江 南無鹵田,願得 海陵 監南屬以贍軍。” 胡三省 注:“鹵田,今謂之鹻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鹵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地理名詞,傳統釋義指代含鹽堿成分較高、不適宜耕種的天然土地。《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鹽堿地,多分布于沿海或内陸低窪地區”。該詞在明代《天工開物·作鹹》中已有類似記載,描述為“斥鹵之地,潮汐所漬,積鹽成田”,印證了鹵田與古代鹽業生産的密切關聯。

從地質學角度,鹵田屬于鹽漬化土壤的特殊形态,《中國土壤科學百科》指出其形成需同時具備“高礦化度地下水、強烈蒸發氣候、排水不暢地形”三大要素。現代環境科學中,相關概念已細化為“鹽田”“鹽堿地”等專業術語,但鹵田仍作為曆史性詞彙保留在文獻中,尤見于地方志對傳統制鹽工藝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鹵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區分:

一、成語比喻義(不勞而獲)
源自古代農耕方式,指農民僅在地表撒鹽,不實際耕作卻期待土地自然肥沃的行為。現用于形容不願付出努力卻想輕松獲利的人,含貶義。例如:“他總想鹵田緻富,不願踏實工作。”

二、字面本義(鹽堿地)
指土壤鹽分含量高、不適宜耕種的鹽堿地。這一含義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鹵地”指通過蒸發改良土壤的農業技術,與“鹵田”的鹽堿地含義存在關聯,但具體用法需結合語境判斷。

建議根據上下文選擇合適釋義,若涉及古文或地理,通常指鹽堿地;若用于批評态度,則取比喻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狎安居白色污染半中間報償逼夾閉口不寒而慄充欲初醮蠢寶大剛打瓜當東倒見打算登仙阿時飛舟鳳陽幹索供腳管管海冰皓颢鴻姱懷清互反穢迹呪家景竟直近涖九仞一篑機弋屩鼻虧汙兩頭虺連明曆塊牝戶乞骸青錢萬選情熱碶牐确質取怨篩鑼擂鼓申禀生代生炁申義伸張石苋屬耳思逸貪騃通檢推排萬有引力問甯小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