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碓嘴的意思、碓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碓嘴的解釋

(1).舂米的杵。末梢略尖如鳥嘴,故名。《西遊記》第九五回:“卻説那妖精見事不諧……取出一條碓嘴樣的短棍,急轉身來亂打 行者 。”

(2).指鳥雀。 元 馬緻遠 《黃粱夢》第二折:“湛湛青天不可欺,兩個碓嘴撥天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碓嘴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名詞,由“碓”和“嘴”兩部分構成,具有以下兩層詳細含義:

  1. 本義:指水碓或踏碓中用于舂搗的部件。

    “碓”是一種利用杠杆原理或水力驅動的傳統舂米工具,主要由碓身(杠杆)、碓臼(石臼)和碓嘴組成。“碓嘴”特指安裝在碓身前端、直接與碓臼接觸并執行舂搗動作的堅硬部分,通常由石頭或鐵制成。其功能是将谷物(如稻谷)的外殼搗碎,以分離米粒。這一含義直接源于農具的具體構造。

    來源參考: 古代農書及工具記載,如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粹精》中對碓類工具結構的描述。

  2. 引申義/比喻義:形容人說話直率、尖銳、不留情面,或指話語本身尖刻。

    由于“碓嘴”是碓上最堅硬、直接撞擊谷物的部分,其形象被借用來比喻人說話的方式或話語本身像碓嘴舂米一樣直來直去、強硬有力、不留情面。常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指人言辭犀利、不顧及他人感受。例如:“他生就一副碓嘴,說話從不拐彎抹角。”

    來源參考: 漢語詞彙的比喻用法研究及方言調查記錄,可見于部分方言詞典及對明清小說中口語詞彙的考釋。

文化背景補充:

“碓”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加工工具,其組成部分的名稱“碓嘴”進入日常語言并被賦予比喻義,反映了農耕文化對漢語詞彙的深刻影響。這種用具名稱的隱喻化是漢語詞彙意義演變的一種常見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碓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1. 本義(工具相關)
    指古代舂米工具“碓”的杵頭部分,因其末端尖銳如鳥喙而得名。例如《西遊記》中描述的“碓嘴樣的短棍”,即用此形象比喻武器形狀。

  2. 引申義(比喻言辭刻薄)
    作為成語時,形容人說話尖酸刻薄,言辭刺耳。例如:“他碓嘴傷人,常令人難堪。”(此用法多見于口語或方言,權威詞典如查字典網明确标注)

  3. 特殊文學指代(鳥雀)
    元代文學中偶見用“碓嘴”代指鳥雀,如馬緻遠《黃粱夢》中“兩個碓嘴撥天飛”,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注意:實際使用時,第一、二種含義較常見,第三種屬特定語境下的文學化表達。建議根據具體文本或對話場景選擇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叩白酦白相貝夾猵獺比偶晨牝撤訴斥堠遁節犯齋豐豕汾射分巡改姓易代貢監詭迹含恨酣遊號脈黃垩呼不給吸渾閑事健浪艱辛郊扉積草進奠津筏敬老急張拒遂豈弟君子爛石草老鈍連珠轉恡澀綠草冒名頂替昧然目子錢蟠礴侵逼清莊诠品曲調篩骨市券恃衆衰鈍水電站酥油草探查韬伏頭籌讬諷吻吮霞閣铦磨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