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嘴的意思、碓嘴的詳細解釋
碓嘴的解釋
(1).舂米的杵。末梢略尖如鳥嘴,故名。《西遊記》第九五回:“卻説那妖精見事不諧……取出一條碓嘴樣的短棍,急轉身來亂打 行者 。”
(2).指鳥雀。 元 馬緻遠 《黃粱夢》第二折:“湛湛青天不可欺,兩個碓嘴撥天飛。”
詞語分解
- 碓的解釋 碓 ì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嘴的解釋 嘴 ǐ 口,動物吃食,發音的器官,亦指說話:嘴巴。嘴頭。嘴快。嘴嚴。嘴直。嘴軟。嘴笨。嘴饞。張嘴。嘴甜心苦。 形狀或作用像嘴的東西:山嘴。壺嘴兒。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碓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
本義(工具相關)
指古代舂米工具“碓”的杵頭部分,因其末端尖銳如鳥喙而得名。例如《西遊記》中描述的“碓嘴樣的短棍”,即用此形象比喻武器形狀。
-
引申義(比喻言辭刻薄)
作為成語時,形容人說話尖酸刻薄,言辭刺耳。例如:“他碓嘴傷人,常令人難堪。”(此用法多見于口語或方言,權威詞典如查字典網明确标注)
-
特殊文學指代(鳥雀)
元代文學中偶見用“碓嘴”代指鳥雀,如馬緻遠《黃粱夢》中“兩個碓嘴撥天飛”,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注意:實際使用時,第一、二種含義較常見,第三種屬特定語境下的文學化表達。建議根據具體文本或對話場景選擇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碓嘴(duì zuǐ)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說話時嘴巴動作沒有顧忌地頻繁開合的樣子。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碓嘴的拆分部首是石(shí)和口(kǒu)。
筆畫:碓嘴總共有12個筆畫,其中石部4畫,口部3畫。
來源:碓嘴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古代的碓臼(一種用來搗磨谷物的器具)是用碓打谷的方式,打谷過程中碓嘴的開合動作類似于說話時嘴巴頻繁開合的樣子;另一種解釋是指古代的碓嘴,是碓的一部分,用于造句的時候形容人說話時嘴巴的動作。
繁體字:碓嘴在繁體字中寫作「碓嘴」。
古時候漢字寫法:碓嘴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口部分的右邊會寫成「十」。
例句:他說話時碓嘴不停,很容易得罪人。
組詞:碓嘴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如「碓嘴狗」(形容人說話刻薄損人)、「碓嘴相公」(形容男子說話快且多)等。
近義詞:類似的詞語有「喋喋不休」、「口若懸河」。
反義詞:相反的詞語有「沉默寡言」、「閉口不言」。
以上是關于「碓嘴」一詞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