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瓦制的敞口盛器。《晉書·惠帝紀》:“次 獲嘉 ,市粗米飯,盛以瓦盆,帝噉兩盂。” 唐 杜甫 《少年行》之一:“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清 杜岕 《渡淮》詩:“自笑村醪殢,猶呼滌瓦盆。”
瓦盆是一種傳統陶制容器,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瓦盆又稱泥盆,是由陶土燒制而成的敞口盛器,表面通常施釉。主要用于盛放食物(如飯、菜)或液體(如酒水),是舊時吉林地區家庭生活的必備日用品,沿用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
除日常盛物外,舊時民間也用于釀酒、祭祀等場合,體現了傳統生活與手工藝的緊密聯繫。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制作工藝,可參考《晉書》相關記載或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瓦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瓦字的意思是一種由黏土燒制而成的建築材料,盆字則表示一種容器,通常用于盛放水、土壤或其他物品。因此,《瓦盆》可以理解為一種用瓦制成的盆子。
瓦字的部首是瓦,盆字的部首是皿。瓦字由5個筆畫構成,皿字由5個筆畫構成。
《瓦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築和生活用具。古人使用石頭、黏土等材料制作各種器物,其中就包括瓦盆。瓦盆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在古代被廣泛應用于存放食物或水源。
繁體字中,《瓦盆》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差别。
古時候,《瓦盆》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瓦字在古代的寫法中,瓦的形狀更加方正,更類似于實際的瓦片形狀。盆字在古代的寫法中,皿的形狀更加扁平,兩邊沒有弧度。
1. 瓦盆中的水清澈透明。
2. 女孩子把花擺放在瓦盆裡。
瓦片、盆栽、瓦器、盆地。
陶盆、陶瓷盆。
木盆、塑料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