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臘八粥的意思、臘八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臘八粥的解釋

[rice porridge with nuts and dried fruit eaten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在臘月初八用米、豆、棗、栗、蓮子等煮成的粥。佛教稱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臘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雜拌煮粥,分食衆僧,因有此稱。民間亦相沿成俗

詳細解釋

佛家稱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為臘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雜拌煮粥,分食僧衆,因有此稱。民間亦相沿成俗。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寳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紅樓夢》第十九回:“明兒是臘八兒了,世上的人都熬臘八粥。” 沉從文 《臘八粥》:“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食用的特色食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樣的象征意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臘八粥是以多種谷物、豆類、幹果等熬制的粥,别稱七寶五味粥。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紅豆、紅棗、蓮子、花生、桂圓等,不同地區會根據物産調整配方。

二、起源與傳說

  1. 佛教淵源:為紀念釋迦牟尼成佛,寺院在臘八日以雜糧煮粥供佛,後傳入民間。
  2. 民間傳說:
    • 赤豆驅疫:古人認為赤豆可驅趕疫鬼,臘八煮粥祈求平安。
    • 教育後代:傳說懶人因鄰居贈粥醒悟,後人以此粥警示勤儉持家。
    • 紀念民工:秦始皇修長城時,民工以雜糧熬粥充饑,形成紀念習俗。

三、象征意義

四、演變與文化

宋代起成為固定習俗,明清時期融入宮廷,發展出更精細的配方。現代臘八粥已不拘泥于八種材料,更多體現地域特色和家庭口味偏好。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了解具體食譜與文化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臘八粥

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食品之一,通常在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食用。臘八粥由大米、雜糧、豆類等多種食材熬成,寓意着祈福平安、辭舊迎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臘八粥的拆分部首是⺶(肉)和⺮(竹),分别編入“⺶⺮禾”三個部首,總計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臘八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傳統。相傳,佛陀在成道之前,在靈鹫山中受到諸天的供養。為了感謝衆多動物們的供養,佛陀于每年臘月初八日進食雜糅果實煮成的臘八粥,以示敬意。

在繁體字形式下,臘八粥對應的漢字是「臘八粥」。

古時候漢字寫法

臘八粥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以《說文解字》中的記載為例,它的寫法是「蠟八羹」。字中的「蠟」指的是動物油脂或蠟狀物,「羹」則表示粥。

例句

臘八粥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食品之一。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人們通常家家戶戶煮粥,共享節日的喜悅和溫馨。

組詞

臘八粥的相關組詞有臘八、粥、節日、傳統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臘八粥的近義詞可以是臘八飯、臘八湯等,反義詞則可以是年夜飯、團圓飯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