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又《易·履》:“履虎尾,咥人,兇。”後以“臨深履尾”喻危險恐懼。 葛洪 《抱樸子·诘鮑》引 晉 鮑敬言 《無君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為懼禍及也。”
"臨深履尾"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處境極其危險,需時刻保持警惕。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臨深"
指面臨深淵,源自《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比喻身處險境時的謹慎恐懼(典出《詩經》)。
"履尾"
語出《周易·履卦》:"履虎尾,咥人,兇。" 意為踩踏虎尾,象征觸犯強權或陷入緻命危機(典出《周易》)。
合并釋義:
"臨深履尾"融合了"面臨深淵"與"踩踏虎尾"的雙重意象,強調同時遭遇自然險境與人為威脅,處境危如累卵。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記載:
臨深履尾(lín shēn lǚ wěi)
形容身處險境,須極度謹慎。
出處:
- "臨深"源于《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履尾"源于《周易·履卦》:"履虎尾,咥人,兇。"
例句:
晉·葛洪《抱樸子·诘鮑》:"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比喻統治者的危機四伏)
《詩經》與《周易》的原始語境
二者結合後,成為形容極端危險的固定表達(參考《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後世文獻中的演化
唐代劉禹錫《上杜司徒書》:"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況立政臨民,臨深履尾,而可緩乎?" 引申為執政者決策時的巨大風險。
“臨深履尾”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ín shēn lǚ wěi,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處于危險恐懼的環境中,常用來形容極度謹慎或面臨雙重威脅的處境。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融合了《詩經·小雅·小旻》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意象,以及《周易·履卦》“履虎尾,咥人,兇”(踩到虎尾會被咬,象征兇險)的危機感。晉代鮑敬言在《無君論》中引用此語,描述君王治國時“臨深履尾”的危懼狀态。
釋義與用法
近義詞與延伸
例句參考
《抱樸子·诘鮑》引鮑敬言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 形容統治者面對危機時的極度警惕。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自然與動物意象,刻畫了身陷險境的心理狀态,兼具文學性與警示意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詩經》《周易》原文或晉代文獻中的用例。
哀哀犴獄鸨子博實不識不知不遂側武沖動傳通躭翫的留的立東山人二阮鋒骨高門哥本哈根給口更妝官勳詭戶鶴胫夾漈先生攪棒矯稱記殿階街擊角歌濟濟跄跄捃收恺弟奎蹄戾疫立意鸬鶿杓露紅煙綠男錢年成攀龍讬鳳牽腸萦心啟導七節鞭輕電清官難斷家務事青冥曲鬯任性妄為肉食動物桑穰紙省垣身無完膚社直速度滑冰隨軍素霓特例體趣頭達頑貪五兵尚書先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