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又《易·履》:“履虎尾,咥人,兇。”後以“臨深履尾”喻危險恐懼。 葛洪 《抱樸子·诘鮑》引 晉 鮑敬言 《無君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為懼禍及也。”
“臨深履尾”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ín shēn lǚ wěi,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處于危險恐懼的環境中,常用來形容極度謹慎或面臨雙重威脅的處境。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融合了《詩經·小雅·小旻》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意象,以及《周易·履卦》“履虎尾,咥人,兇”(踩到虎尾會被咬,象征兇險)的危機感。晉代鮑敬言在《無君論》中引用此語,描述君王治國時“臨深履尾”的危懼狀态。
釋義與用法
近義詞與延伸
例句參考
《抱樸子·诘鮑》引鮑敬言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 形容統治者面對危機時的極度警惕。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自然與動物意象,刻畫了身陷險境的心理狀态,兼具文學性與警示意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詩經》《周易》原文或晉代文獻中的用例。
“臨深履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接近陷入困境,即将陷落或失敗的邊緣。這個成語可以分解為“臨”、“深”、“履”和“尾”四個部分。
其中,“臨”是指接近,靠近的意思;“深”是指深入,陷入的意思;“履”是指踩踏,踏上的意思;“尾”則是指尾部,表示接近盡頭。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十九年》:“今之臨危若履薄冰者何如?薄冰,即将尾。”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臨深履尾”的形式。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臨深履尾」。
在古代漢字中,成語的寫法常常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中的文字解釋為:
臨:靠近也。從人從。從一口從。三十日夜行一夜。至太陰位。象其昧冥也。
深:密也。從水從罙。
履:行也。從止復省。
尾:終也。從屍從毛,象履者後迹。
這種古時候寫法的成語可以更加深入地展示每個字的意思和構造。
1. 這個政府的腐敗已經臨深履尾,即将崩潰。
2. 在關鍵時刻,他接近失敗的邊緣,臨深履尾。
組詞:深入骨髓、明哲保身、履險如夷。
近義詞:臨近滅亡、岌岌可危。
反義詞:立于不敗之地、安危與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