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绾束的意思、绾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绾束的解釋

纏縛。 宋 李綱 《唐植甫左司許出示所藏紅絲硯辄成短歌奉呈》:“怒貌渴驥縱奔拏,春蚓秋蛇相綰束。” 明 劉基 《江上曲》之二:“于今絃管歸何處,綰束枯蒲當酒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绾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绾束”由“绾”和“束”組合而成,兩字均有“用繩索捆綁”之意,因此該詞的本義為纏縛、捆紮。例如提到:“绾束”可指将頭發系結整齊,屬于具體動作的表述。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绾束”常被引申為約束、限制,例如宋代李綱的詩句“春蚓秋蛇相綰束”中,以纏繞的線條比喻書法筆畫的收斂與節制。

三、使用場景

  1. 字面用法:多用于描述實物被捆綁的狀态,如“绾束枯蒲當酒旗”(明·劉基詩)。
  2. 抽象比喻:常見于詩詞中,表達情感或行為受約束,如例句提到的世俗名利對身心的牽絆。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權威來源說明

主要參考《查字典》和《滬江線上詞典》的釋義,并結合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查閱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绾束

绾束(wǎn shù)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是用線或帶子将物體固定或捆紮起來。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绾部和束部,绾部表示線,束部表示捆紮或固定。

绾束的绾部由“纟”構成,纟是纖維的意思,表示線。束部由“木”構成,木是木頭的意思,表示被線捆紮固定的物體。

來源與繁體

绾束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儀禮》中。繁體字為「綰束」。

古時候漢字寫法

绾束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綰」,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綰」。這些寫法都保留了绾的本義,即用線捆紮物體。

例句

1. 她用精美的絲帶将禮物绾束起來。

2. 他使用繩子将行李箱绾束好,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損。

組詞

1. 绾帶:用绾束方式固定的帶子。

2. 绾須:用绾束方式将胡須束起來。

3. 绾繩:用绾束方式将繩子捆綁在一起。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捆紮、綁紮、系紮。

反義詞:解綁、松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