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錢币的方形内孔。《漢書·食貨志下》:“黃金方寸,而重一斤;錢圜函方,輕重以銖。”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圜而内孔方也。”一說,指刀币之舌。 清 黃生 《義府·錢制》:“《班史》敍 太公 圜法雲:‘錢圜函方。’函,舌也,上圜而下長,其長處於舌,故曰函方。”
“函方”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古代錢币術語(主流釋義) 指錢币的方形内孔,源自《漢書·食貨志下》記載:“錢圜函方,輕重以銖。”
二、書信往來關系(現代引申義) 由“函”(書信)與“方”(方向)組合而成,指書信往來的雙方,常見于法律或正式文書中。例如:“律師函方式覆函”。此釋義多用于描述機構或個體間的書面溝通關系。
建議: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函方”多指錢币形制;現代使用則可能偏向通信場景,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函方(hán f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凵”和“方”,由5畫構成。
函方一詞來源于古代經書《毛詩·相鼠》:“相鼠有體,人而無禮,函其有之;鄹之有之。”意指尊重禮儀的人會容納和寬恕别人的過失。在今天的使用中,函方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寬容、包容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函方的寫法為「涵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函方是以簡化的形式出現的。函的古代字形是由“才”和“匕”組成的,表示一個手拿刀削的樣子;方則是由兩個“廠”組成,表示一個蓋住的形狀。這些字形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狀。
以下是函方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對于他人的錯誤總是函方以待。
2. 在處理争議時,我們應該學會函方和寬容。
3. 做人應該帶着函方的心态,不計較他人的小過。
函方的相關組詞有:函容(寬容、容忍),函示(書信,尤指公函),函授(通過信件、書函等教授),函件(托人帶信的密件),函潔(清白正直)等。
函方的近義詞有:寬容、大度、縱容、容忍等。
函方的反義詞有:狹隘、偏狹、刻闆、拘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