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晉 左思 《吳都賦》:“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頭 。” 清 林則徐 《輿縴》詩:“一綫劃開雲徑曉,千尋曳入洞天秋。” 趙樸初 《西江月·參觀密雲水庫工程》詞:“鐵壁千尋鎖浪,碧波萬頃如油。”
“千尋”一詞的解釋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千尋”原指古代長度單位“尋”的千倍。古時以八尺為一尋(約合現代2.6米),因此“千尋”字面意義為約八千尺,多用于形容極高、極長或極深的事物,例如“千尋鐵索”“千尋峭壁”等場景描寫。
在日語中,“千尋”(ちひろ)指古代長度單位“尋”(雙臂伸展的距離),千倍後形容極深或極長。例如“千尋の海底”表示萬丈深淵。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吳都賦》《水經注》等文獻。
《千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很遠很遠的地方",也有引申為"無邊無際"或"無窮無盡"的含義。
《千尋》這個詞的部首是"千",共有三個筆畫,它是由一橫一豎一撇構成的。"尋"的部首是"宀",共有八個筆畫,由三橫一方一撇一捺構成。
《千尋》一詞來自于《詩經·邶風·東門之池》中的一句詩,古人用它來形容遙遠的地方。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常用詞語,廣泛流傳至今。
繁體字中,《千尋》的"尋"字通常寫作"尋"。
在古代的漢字書法中,寫"千尋"的方式有所變化。書法家們常常以更加工整的形式書寫,而不是簡化的現代字體。可以通過欣賞古代書法作品來了解古時漢字的書寫方式。
1. 我想去看看那座千尋之境,聽說景色非常壯觀。
2. 天空中的雲朵在千尋萬緒的距離中漸漸消散。
1. 歲月如千尋:形容時間的流逝如同千尋萬緒,無法計數。
2. 千尋萬往:形容道路紛繁曲折,無法一一說明。
1. 千裡迢迢:意思是指很遠很遠的距離。
2. 無際無垠:形容地方遼闊無邊。
封閉、有限、有邊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