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掠的意思、虜掠的詳細解釋
虜掠的解釋
搶劫,掠奪。《後漢書·馮異傳》:“今 更始 諸将縱橫暴虐,所至虜掠,百姓失望。”《晉書·孫恩傳》:“虜掠財貨,相率聚於 會稽 。”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萬福 倍道追而殺之,免者十二三,盡得其所虜掠金銀婦女等,皆獲緻其家。” 馮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鬼子來了,到處殺6*人放火,奸6*淫虜掠,祖國遍地一片焦土。”
詞語分解
- 虜的解釋 虜 (虜) ǔ 俘獲:虜獲。俘虜。(.打仗時捉住敵人;.打仗時捉住的敵人)。 俘獲的人。 中國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 筆畫數:; 部首:虍; 筆順編號:
- 掠的解釋 掠 奪取:掠奪。掠取。搶掠。劫掠。 擦過:掠視。浮光掠影。 拷打:掠笞。掠治。拷掠。 砍伐:掠林。 順手抓取:隨手掠起一根棍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虜掠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虜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lǔ lüè(部分文獻注音為lǔ lüě,現代标準讀音更傾向lǔ lüè)。
- 含義:指通過暴力手段搶劫、掠奪他人財物或人口的行為,常見于戰争或動亂場景。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 《後漢書·馮異傳》
記載劉秀(劉将軍)軍隊紀律嚴明,“所到不虜掠”,因而深得民心。
- 《晉書·孫恩傳》
描述叛軍“虜掠財貨,相率聚于會稽”,凸顯戰亂中的掠奪行為。
- 唐代韓愈《順宗實錄》
記載官兵追擊盜賊後“盡得所虜掠金銀婦女”,反映官方對掠奪行為的打擊。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
- 戰争背景:多用于形容軍隊或匪寇在沖突中搶奪財物、人口,如“虜掠戰俘”“虜掠婦女”。
- 社會批判:常作為負面詞彙,譴責暴力掠奪行為,如史書評價暴虐将領“所至虜掠,百姓失望”。
四、近義詞
五、注意事項
- 該詞帶有曆史色彩,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獻或曆史類文本。
- 部分古籍中寫作“虜略”,二者含義相同。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詳細文獻出處,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曆史典籍,或通過權威詞典進一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虜掠》的意思
《虜掠》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用武力或欺騙手段抓住或奪取他人的人或財物。這個詞多用于描述戰争、搶劫或掠奪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虜掠》這個詞的部首是“虍”,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虜掠》一詞在古代經常用于形容戰争時侵略者對敵方人民和資源的掠奪行為。這個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和曆史記錄中。
繁體
《虜掠》的繁體字為「虜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虜掠》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寫法是「虜略」。
例句
1. 在戰争中,敵方軍隊對我們的村莊進行了虜掠。
2. 兇手虜掠了受害者家中的財物,逃離了現場。
組詞
1. 虜奪: 表示武力奪取别人的東西。
2. 掠奪: 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搶占或掠奪財物。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劫掠、搶劫、擄掠。
反義詞
反義詞可包括:保護、守護、協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