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千态萬狀 ”。 宋 歐陽修 《題薛公期畫》:“及徐而定視,則千狀萬态,筆簡而意足,是不亦為難哉。” 明 袁宗道 《讀<孟子>》:“念外生念,千狀萬态,總是性也。”
"千狀萬态"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事物或景象呈現出極其繁多、變化無窮的形态和樣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千狀萬态(qiān zhuàng wàn tài)指事物呈現出種類繁多、姿态各異的狀态,強調形态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此成語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觀、藝術創作或社會現象的複雜多變,如"雲霞千狀萬态""人生千狀萬态"。
古典溯源:
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朱熹《朱子語類》:"如陰陽五行,錯綜不失條緒,便是理。若氣則凝結造作,千狀萬态。" 此處強調事物因氣化運動而呈現無限形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第1卷,P582。
現代引申:
除形容具體事物(如山水、雲霞)外,亦可抽象指社會現象、情感或藝術表現的複雜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P1062。
《漢語大詞典》:
"形容形态多種多樣,變化無窮。"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1卷。
《辭海》:
"極言狀态之多。形容事物形式紛繁,姿态各異。"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版)"千"字部。
《成語大辭典》:
"狀、态:形狀,樣子。形容形狀、姿态多種多樣。"
來源:朱祖延主編《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P831。
該成語蘊含中國傳統哲學對變化與多元的認知:
來源: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P89。
“千狀萬态”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事物或景象的形态極其繁多,變化豐富,與“千态萬狀”同義。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觀、藝術創作等複雜多樣的狀态。
拼音與注音
出處與典籍引用
例句與用法
近義詞與擴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熬肉長夷尺缣充纩沖氣炊雕爨下存根禱告奠享诋欺斷絡頓然铎韒廢敗豐鄗風起水湧峰穎逛景降號賤疏記莂機穽禁耕驚秋就範眷重巨舋俚俗流蘇露胔賣評沒略迷天男婚女嫁鳥巢凝停氣喘如牛瓊琇三衛善哉行沙棠船蛇口蜂針神氣十足石匠使料所及十錢主簿說海口宿懵天地桌鐵心腸鬀發工彤墀同音詞土俑外甸沃腴無可言狀舞曲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