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效的意思、罔效的詳細解釋
罔效的解釋
(1).不能報效。 唐 牛叢 《報坦綽書》:“賜 孔子 之詩書,頒 周公 之禮樂,數年之後,藹有華風……豈期後嗣,罔效忠誠。”
(2).沒有效果。《清史稿·食貨志五》:“商販患得大錢,皆裹足,三成搭收,徒張文告,屢禁罔效。”
詞語分解
- 罔的解釋 罔 ǎ 蒙蔽,誣: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騙)。欺罔。 無,沒有:罔極(.沒有定準,變化無常;.無窮,久遠)。置若罔聞。 古同“惘”,失意。 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筆畫數:
- 效的解釋 效 à 摹仿:效法。仿效。上行下效。效尤(明知别人的行為是錯的而照樣去做)。 功用,成果:效驗。效果。成效。有效。功效。效益。效用。效應。效率(?)。 盡、緻:效力。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罔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ǎng xiào,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 沒有效果
指某種行動、方法或措施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如“醫藥罔效”形容治療無效。
- 不能報效
古義中表示無法盡忠或回報恩情,如唐代牛叢《報坦綽書》中的“罔效忠誠”。
詳細解釋
- 語義演變
最初多用于表達無法效忠國家或君主(如唐代文獻),後逐漸擴展為泛指“無效”,尤其在清代《清史稿》等文獻中,常描述政策或禁令難以奏效。
- 使用場景
常見于形容醫療、政策、措施等無效。例如:“屢禁罔效”指多次禁止仍無效果,“藥石罔效”則強調治療失敗。
例句與出處
- “商販患得大錢,皆裹足……屢禁罔效。”(《清史稿·食貨志》)
- “醫藥罔效,病情甚危。”(現代用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如、2、3)。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罔效》的意思
《罔效》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沒有任何效果或沒有産生任何作用。它可以用來形容一種行為、方法或者計劃失敗或失效,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罔效》的拆分部首是“網”,表示與網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9畫。
來源和繁體
《罔效》是一個現代漢字,源于古代的漢字演變。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罒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罔效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從現代漢字的角度來看,可以将其拆解為「網」和「效」兩個部分。古時候的寫法在形狀上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仍然能夠看出是由這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
1. 他的努力毫無罔效,終于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2. 經過多次嘗試,項目的推廣工作還是罔效,沒有得到預期的用戶增長。
組詞
1. 心疲力盡、勞而無功、徒勞無益
2. 無用、無效、失敗
近義詞
無用、無效、失敗、徒勞
反義詞
有效、成功、有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