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磨擦振蕩。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就各山之瀑布飛泉安措輪軸,使摩激而生電氣,因而傳引至需用之處,是可以節物力矣。”《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普及革命》:“合若幹質,由日球脫殼,互相摩激,化合而成地球,曰力與氣。”
(2).猶激發。 梁啟超 《論湖南應辦之事》:“乃從而摩激其熱力,鼓厲其忠憤,使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己任。”
“摩激”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磨擦振蕩
指物體之間通過摩擦産生振蕩或能量轉換。例如清代譚嗣同在《報貝元徵書》中提到利用瀑布水流與輪軸的摩擦激發電力。這一含義也用于描述自然現象,如地球形成過程中物質摩擦化合的假說。
激發、激勵
引申為通過外部刺激激發人的情感或行動。梁啟超曾用此詞描述如何激勵民衆的愛國熱情:“摩激其熱力,鼓厲其忠憤”。
需注意,傳統文獻中“摩激”以物理含義為主,現代引申義可能受日語“摩擦激勵”等外來概念影響,使用時應結合上下文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文獻《報貝元徵書》或近代梁啟超著作。
《摩激》是一個獨立的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事物之間摩擦、碰撞所産生的激烈、激動的情感或動作。
《摩激》的部首是手部,結構是2個部首,6個筆畫。
《摩激》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從漢字構造來看,取自《易經·繁卦》中一句“翩翩者,摩激于風”,意為舒展自如地在風中摩擦。
《摩激》的繁體字為「摩激」。
根據古代漢字書法的寫法,《摩激》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的形狀和結構。
1. 他們之間的争執越來越激烈,摩激的情緒幾乎無法控制。
2. 這場比賽的戰鬥十分激烈,雙方球員不停地摩激在一起。
1. 摩擦:形容物體之間相互接觸并産生摩力。
2. 激烈:形容情感、行為或活動的強烈、劇烈。
3. 刺激:通過外界的影響引起人或動物産生強烈的反應。
1. 磨擦:形容物體之間由于相互摩擦而産生的摩力。
2. 激動:指情感或神經興奮引起的強烈反應。
平靜:指沒有激烈動作、情感或變化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