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免喪的意思、免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免喪的解釋

謂守孝期滿,除去喪服。《禮記·雜記下》:“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 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奉祀免喪,禮無遺者。” 清 錢謙益 《原任四川成都府崇慶州知州楊伯高授奉政大夫制》:“迨乎免喪以來朝,乃得循資而上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免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禮制色彩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服喪期滿後除去喪服、終止居喪的行為。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免”在此處取“除去、脫去”之意,“喪”指喪期或喪服,合指結束守喪期的儀式性行為。

這一禮制行為源于周代喪服制度,《禮記·雜記下》記載“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明确指出不同親屬關系的守喪時長,期滿後需行“免喪”之禮。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特别強調:“免喪者,謂喪期已滿,除去衰绖”,說明該儀式包含脫去喪服與終止守喪行為的雙重含義。

在具體實踐層面,“免喪”需遵循嚴格時序,《新唐書·禮樂志》載“二十七月而禫,徙月樂作,示民有終”,說明完整的喪期包含25個月的守喪期及後續的2個月調整期。宋代司馬光《書儀》更具體記載了“既葬卒哭,乃漸除其服”的步驟,展現古代士大夫階層對免喪儀式的細節把控。

需要注意的是,“免喪”與“除服”存在細微差異,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辨析:“免喪謂喪期終而免,除服謂未終喪而除”,前者強調自然期滿終止,後者特指特殊情況下的提前終止。這種區分體現了古代禮制用語的精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免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守孝期滿,脫除喪服
    指古代禮制中,子女為父母守喪期滿後,正式除去喪服,恢複日常生活。此用法多見于儒家經典,如《禮記·雜記下》記載“免喪之外,行于道路”,唐代元稹《告贈皇考皇妣文》中亦有提及。

  2. 簡化喪禮流程
    在特殊情況下(如貧困、戰亂等),允許簡化喪葬儀式以節省開支,稱為“免喪”。此含義側重于經濟層面的考量,多見于社會救濟性質的記載。

二、延伸用法

部分文獻中,“免喪”被解釋為“避免災禍”(如),但此用法較為罕見,可能與成語混淆有關。主流釋義仍以喪葬禮制為核心。

三、使用場景

建議需要具體文獻分析時,可參考《禮記》原文或高權威性網頁(如、)中的詳細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益紅備閲變證賓師碧硾紙搏币不足信絺繪章句楚酸當是丹砂訣點球決勝法敦水防樊奉率鋒煙婦儀高李戈城孤抱號擗好行小慧和鈞黃雀環豁庨家生孩兒寄梅津妾積黠巨黍抗志枯犷藍黑辣玉理國離橫攣結駱駝杖冒冒失失眉子硯怕怖平亂婆然齊貨入場券燒煳了卷子神公十八路詩龛蜀都私衙宿生溏心托腮武昌魚忤往獻見銷銀新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