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利相死的意思、同利相死的詳細解釋
同利相死的解釋
謂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淮南子·兵略訓》:“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史記·吳王濞列傳》:“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詞語分解
- 同利的解釋 共享利益;有共同利益。《禮記·哀公問》:“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 鄭玄 注:“與之同利者,上下俱足也。”《史記·高祖本紀》:“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 相死的解釋 謂以死相救。《國語·齊語》:“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 韋昭 注:“緻死以相救。”
網絡擴展解釋
“同利相死”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有共同利益的人會舍命相助,強調利益紐帶對人際關系的聯結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成語意為當雙方存在共同利益時,會不惜犧牲生命來維護彼此。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代對利益驅動下人際關系的觀察。
2.出處與典故
-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劉濞與膠西王密謀叛亂時,謀士應高提出“同惡相助,同欲相趨,同利相死”,成為該成語的經典出處。
- 《淮南子·兵略訓》:亦有“同利相死,同情相成”的表述,強調利益與情感的雙重作用。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緊縮式成語,四字格式,多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中性詞,既可描述團結合作,也可暗含功利性聯結。
4.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同惡相濟、同心協力(需根據語境區分褒貶)。
- 延伸意義:常用于描述政治同盟、商業合作等利益共同體關系。
5.示例與應用
- 古籍用例:“今吳王自以為與大王同憂,原因時循理,棄軀以除患害,同利相死。”(《史記》引文)
- 現代場景:可比喻企業競争中利益一緻的臨時聯盟。
注:若需完整文獻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史記》《淮南子》相關章節,或通過權威詞典進一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利相死的意思
《同利相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因為共同的利益而彼此犧牲、同生共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同利相死》的拆分部首為“匕”和“刀”,筆畫為12畫。
來源
《同利相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齊俗訓》一書中。該書是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所撰,其中記載了許多古代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智慧。
繁體
《同利相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同利相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據考證,《同利相死》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他們兩個是生意夥伴,不顧個人安危,同利相死。
組詞
生死同利、共同利益
近義詞
背水一戰、同仇敵忾
反義詞
各為其利、各行其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