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魏 地方基層行政官吏黨長、裡長、鄰長的合稱。《魏書·高祖紀下》:“初立黨、裡、鄰三長,安民戶籍。”《魏書·食貨志》:“ 魏 初不立三長,故民多蔭附。”
(2).陰陽家指年月日之首。《隋書·藝術傳·蕭吉》:“《陰陽書》雲:‘年命與歲月合德者,必有福慶。’《洪範傳》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經書并謂三長,應之者,延年福吉。”《隋書·藝術傳·蕭吉》:“而本命為九元之先,行年為三長之首,并與歲月合德。”
(1).三種長處。《舊唐書·劉子玄傳》:“史才須有三長,世無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長,謂才也,學也,識也。” 宋 陸遊 《史院書事》詩:“皇祖聖謨高萬古,諸賢直筆擅三長。”
(2). 漢 郭笃 、 王宏 、 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長”字,合稱“三長”。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三:“ 郭篤 字 長信 ,與從舅 扶風郡 王宏 字 長文 , 平陶 字 長材 相善,并知名,海内號 太原 有‘三長’焉。”
“三長”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指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的黨長、裡長、鄰長合稱,屬于地方戶籍管理制度。根據和:
唐代史學家劉子玄提出史官應具備的三種能力(見于和):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魏書》《舊唐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三長》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三個長輩,即父親、母親和祖父。它表示家庭中的三位重要長輩。
《三長》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長”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九畫。
《三長》這個詞源于古代文化中對家庭倫理的重視,強調了父母和祖父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繁體字中,《三長》的寫法為「三長」。
在古代漢字中,對《三長》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将《三長》寫作「亼長」,其中的“亼”字表示人的形狀,而“長”字表示長者、長輩。
1. 孝敬三長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 三長是家庭的主要支柱。
三長街、三長制度、三長教育
家長、尊長
晚輩、後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