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家犬的意思、亡家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家犬的解釋

喪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無處投奔的人。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記的那 洛河 岸一似亡家犬,拿住俺将麻繩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家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更常見的“喪家犬”或“喪家之狗”高度一緻,均指失去主人、無家可歸的狗。在現代漢語中,它幾乎完全被用作一個比喻性極強的貶義詞,用來形容那些失去依靠、無處容身、處境狼狽可憐的人。

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析:

  1. 字面含義解析:

    • 亡: 此處意為“失去”、“逃亡”、“無”。引申為失去家園或依靠的狀态。
    • 家: 指家園、居所、主人。對于狗而言,“家”是其依附和生存的保障。
    • 犬: 即狗。
    • 組合起來,“亡家犬”字面意思就是“失去家園/主人的狗”。這種狗失去了庇護和食物來源,流落街頭,處境凄惶。
  2. 比喻義與核心内涵:

    • 該詞最主要的用法是其強烈的比喻意義。它用來形容人:
      • 失去依靠或靠山: 指失去了權勢、地位、財富或保護傘,變得孤立無援。
      • 無處容身: 指被排斥、驅逐或不被任何地方接納,走投無路。
      • 處境狼狽、失魂落魄: 形象地描繪出那種驚慌失措、垂頭喪氣、惶惶不可終日的可憐狀态。
    • 其内涵充滿了貶義和輕蔑,強調對象的失敗、落魄和可憐可鄙。使用時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常用于諷刺、挖苦或描述對手的慘狀。
  3. 曆史淵源與典故:

    • “亡家犬”的比喻用法,直接源于更古老且著名的典故“喪家之狗”。
    • 此典故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鄭國與弟子走散。子貢向人打聽,有人形容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如實告訴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大意:外貌是次要的。但說我像喪家之狗,确實如此啊!确實如此!)。孔子以此自嘲其推行仁政理想卻四處碰壁、不被接納的窘境。
    • 這個典故賦予了“喪家之狗”(及同義的“亡家犬”)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成為形容人失意落魄、無處安身的經典比喻。後世文學作品中常有使用。
  4. 現代用法與語境:

    • 在現代漢語中,“亡家犬”的使用頻率低于“喪家犬”,但含義完全相同。
    • 它幾乎隻出現在書面語或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口語中(如斥罵、諷刺)。
    • 常見于描述政治鬥争失敗者、商業競争中破産者、被團體驅逐者、或道德敗壞衆叛親離者等落魄狼狽的情形。
    • 例句:
      • 他貪污受賄,東窗事發後,如今已成惶惶不可終日的亡家犬。
      • 公司破産倒閉,昔日風光無限的老闆如今如亡家犬般流落街頭。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亡家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原指被主人遺棄的流浪狗,後比喻失去依靠、無處容身的人。該詞最早見于元代雜劇《貨郎旦》,文中用"洛河岸一似亡家犬"形容劇中人物的落魄境遇。

二、語義演變

  1. 字面含義:喪家之犬
  2. 引申比喻:
    • 失去權勢庇護的人(如官員失勢)
    • 被集體排斥的個體
    • 暫時失去攻擊力的潛在威脅

三、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描寫人物遭遇重大變故後的狀态,例如:

四、辨析關聯 與"喪家犬"存在細微差異:

該成語通過犬類被遺棄的動物性遭遇,生動刻畫出人類社會中失去根基者的生存困境,具有強烈的形象表現力。具體應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其強調的"主動遺棄"或"被動流離"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白蓮社八覺飽佚閉門墐戶博壺撥剌擦生生吃老本赤縣惡候耳擩反膺豐功茂德港紙膏晷高禖灌通果直黑豸嘩衆取寵堿性積底兒金光蓋地靜息津要髻子鞠拱馂豏考終輪路孟門拇骈目知眼見偶攻淺薄啓動請代輕使禽殄瞿聃鸲鹠溶彙閃放山陸省台實值衰鬓鼠姑殊荒特許天龍八部天氣同節銅省委署無選五言排律獻陵西鄰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