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老而疏白的鬓發。多指暮年。 唐 盧綸 《長安春望》詩:“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将衰鬢客 秦 關。” 宋 陸遊 《感懷》詩:“老抱遺書隱故山,鏡中衰鬢似霜菅。”
“衰鬓”是漢語詞彙,指年老時鬓發逐漸稀疏變白的形象,常用于表達對暮年或時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學中的使用
該詞多用于古詩詞,如陸遊《書憤》中“鏡中衰鬓已先斑”,盧綸《長安春望》中“獨将衰鬓客秦關”,均通過鬓發的變化抒發對年華老去的感歎。
讀音與結構
“衰鬓”通過鬓發的衰老意象,生動呈現暮年之态,常見于古典文學,兼具形象描寫與情感寄托的雙重功能。
《衰鬓》是一個成語,形容人老态龍鐘,衰老顯著。一般用來形容男性年紀大了發際線後退,鬓角開始變白。
《衰鬓》的拆分部首是“⻏”和“鬓”,總共由18畫組成。
《衰鬓》一詞來源于《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鬓如霜衰”。繁體字為「衰鬢」。
古時候《衰鬓》的漢字寫法為「衰髌」。
他雖然年過半百,但他的衣着整潔、精神矍铄,一點也看不出衰鬓之态。
衰落、衰敗、鬓發、鬓角
鬓發斑白、鬓發生霜、鎖白
鬓發如銀、鬓發如墨、青絲如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