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龍八部的意思、天龍八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龍八部的解釋

佛教分諸天、龍及鬼神為八部。因八部中以天、龍二部居首,故曰天龍八部。《盧至長者因緣經》:“爾時世尊,天龍八部,四衆圍遶,王及大衆,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參閱《翻譯名義集·八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龍八部”是佛教術語,指八類護法神道衆生,因其以“天衆”和“龍衆”為首,故得此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來源與基本含義

  1. 佛教經典起源
    該詞源于佛經,原指八種非人類的護法神道怪物,統稱“八部衆”。
    佛教宇宙觀中,他們屬于六道中的“天”與“阿修羅”等道,職責是護持佛法、參與聽法。

  2. 名稱構成
    “天”指天神,“龍”為水族之王,兩者地位最高,故冠名“天龍”。


二、八部分類及特點

根據佛經記載,八部包括以下神衆(按重要性排序):

  1. 天衆(Deva)
    諸天神,如帝釋天、大梵天、四大天王等,居于欲界六天,福報極大但仍有生死輪回,臨死前會現“天人五衰”之相。

  2. 龍衆(Nāga)
    水族之王,掌管降雨,常與天衆共同護法。

  3. 夜叉(Yakṣa)
    行動迅捷的鬼神,分地行、虛空、天夜叉三類,部分為惡,部分護法。

  4. 乾達婆(Gandharva)
    樂神,以香氣為食,為帝釋天奏樂,象征藝術與音樂。

  5. 阿修羅(Asura)
    好鬥的魔神,因嗔恨心重常與天衆争鬥。

  6. 迦樓羅(Garuḍa)
    金翅鳥神,以龍為食,後皈依佛法。

  7. 緊那羅(Kiṃnara)
    半人半獸的樂神,頭有角,善歌舞。

  8. 摩呼羅迦(Mahoraga)
    大蟒神,人身蛇首,司職守護地界。


三、文化延伸


四、核心意義

天龍八部體現了佛教衆生平等的觀念——即使神道衆生仍需修行解脫,最終與人類一樣面臨輪回。其存在既護持佛法,也象征世間紛繁萬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宇宙觀或具體神衆故事,可查閱《法華經》《佛名經》等經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龍八部的意思

《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被譽為中國武俠小說的巅峰之作。故事情節宏大,主要描述了北宋年間,圍繞佛教與道教兩大勢力的鬥争,以及各種江湖恩怨、愛恨情仇等,其中八部分别是“天”,“龍”,“八”和“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天(一):由“大”和“一”組成,包含4畫。部首是“大”。

龍(龍):由“虍”、“刀”、“一”和“田”組成,包含16畫。部首是“虍”。

八:隻有“八”這個字,包含2畫。部首是“八”。

部:由“邦”和“口”組成,包含8畫。部首是“邦”。

來源

“天龍八部”這個詞來源于佛家經典,意為“大能量、巨大力量”,是佛家術語。在小說中,天龍八部是佛教宇宙觀的核心概念,象征着正邪兩派力量的對抗。

繁體

繁體字"天龍八部"是個位數字的中文翻譯,與簡體字寫法相似,隻是使用了繁體的字形和筆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中國的漢字寫法并不一樣,天的古字形為“幹”,龍的古字形為“竜”,八的古字形為“刖”,部的古字形為“谒”。

例句

這部小說中充滿了激烈的天龍八部之争。

組詞

1. 天地龍虎:指宇宙間的萬物。

2. 八仙過海:比喻力量強大,不受限制。

3. 龍飛鳳舞:比喻行動迅猛有力。

近義詞

1. 衆生:指有血氣的生靈。

2. 人間:指凡間,人類所居住的世界。

反義詞

1. 和平:指沒有戰亂紛争的狀态。

2. 和睦:指關系和諧融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