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撥剌的意思、撥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撥剌的解釋

(1).不正貌。謂琴弦壓轸,聲音走調。《淮南子·修務訓》:“琴或撥剌枉橈。” 高誘 注:“撥剌,不正也。”

(2).張弓貌。《後漢書·張衡傳》:“彎威弧之撥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李賢 注:“撥剌,張弓貌也。”撥,《文選·張衡<思玄賦>》作“拔”。

(3).亦作“ 撥喇 ”。象聲詞。 唐 顧況 《李供奉彈箜篌歌》:“腕頭花落舞製裂,手下鳥驚飛撥剌。”《西遊記》第二一回:“ 靈吉菩薩 将飛龍寳杖丢将下來,不知念了些甚麼咒語,卻是一條八爪金龍,撥喇的輪開兩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頭,兩三捽,捽在山石崖邊,現了本相。”

(4).魚尾撥水聲。喻魚疾遊。 唐 李邕 《國清寺碑序》:“暢撥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 杜甫 《漫成一絕》:“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宋 馬純 《陶朱新錄》:“一邊鱗肉與骨皆無,獨其首全,與二魚并遊水中,但其遊差緩,不復有揚鬣撥剌之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子遊》:“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鷁首,躍身入水,撥剌而去,乃知為魚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撥剌”是一個多義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語義與動作形态、聲音模拟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該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拟聲詞:模拟魚尾擊水聲

讀作bō là,常用于描述魚類在水中擺尾遊動時發出的聲響。該用法最早見于漢代典籍《淮南子·主術訓》記載的“魚得水而鷔,相掬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中“鷔”即包含撥剌的聲響特質。唐代杜甫在《漫成》詩中“沙頭宿鹭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更是将“撥剌”與魚躍水面的動态結合,形成視聽聯覺的文學意象。

二、動詞:橫向撥動的動作

讀作bō lá,特指以手指或工具橫向挑動物體的行為。如《紅樓夢》第八十六回描寫黛玉撫琴時“又将琴身撥剌了幾下”即為此義。此動作在傳統樂器演奏中尤為常見,古琴譜中常用“剌”字标記向外撥弦的指法,形成“彈-剌”對應的演奏技法體系。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撥剌”的拟聲用法多保留在文學語境,而動詞義項已逐漸被“撥動”“挑動”等更通俗的詞彙替代。該詞在《現代漢語異形詞規範詞典》中被列為非推薦詞形,建議書面表達優先使用“撥拉”。

網絡擴展解釋

“撥剌”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象聲詞
    多用于形容魚尾撥水或物體彈跳的聲音。例如杜甫詩句“船尾跳魚撥剌鳴”,此處描繪魚躍出水面的聲響。

  2. 動作描述
    指輕輕觸摸或撥弄物體的動作,常表達對事物的細緻觀察或探索。


二、古籍中的延伸含義

  1. 琴弦不正
    《淮南子》提到“撥剌枉桡”,指琴弦壓轸導緻音調不準。

  2. 張弓姿态
    《後漢書》中“彎威弧之撥剌”描述拉弓時的形态。


三、文學與日常使用


四、注意事項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詩句進一步體會其語境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碧漣畢業生擦扛長漢車蹬馳驲垂憲鋤剃從迹倒海翻江盜汗德禮地記鳳目蜂啟改弦易張革除隔鄰公非先生岣嵧關預估販孤寄鶴關恒常鴻生回知鹣钗将台鍵關結構戒令盡日窮夜開面課銀誇譚兩袖清風連纚梨花粉禮神龍爪稷漏鼓漏窮麥子品誼僧門深根固本升假石槽使智使勇爽健雖死猶榮胎蚌螗蜩蛈母僮子晩帆烏雜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