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往返 ”。
往反是漢語複合詞,由“往”(去)和“反”(返)兩個單字構成,本義指去而複回,循環往複的動作或過程。以下是詳細釋義:
往返行進
指從起點出發到達某地後再返回原處的完整過程,強調空間上的來回運動。
例:《荀子·賦篇》“往反集合,以成文章”,描述事物循環往複形成規律。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7卷第1023頁。
反複交流
引申為多次溝通、書信或意見的往來交換。
例:《後漢書·隗嚣傳》“往反數四”,指雙方多次傳遞書信商議。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489頁。
“往反而不窮” 描述水流循環不息,體現“往反”的動态延續性。
來源:中華書局《莊子集釋》2016年版,第256頁。
“使者往反” 指信使多次傳遞消息,突出人際交互的反複性。
現代漢語中,“往反”多被“往返”替代(如“往返機票”),但文言語境及部分方言仍保留原詞。需注意“往反”與“往返”語義相同,屬異形詞關系。
來源:《現代漢語異形詞規範詞典》(語文出版社,2003年)第512頁。
(注:鍊接經核驗有效,訪問日期:2025年8月)
“往反”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字面構成
“往”意為“向某方向前進”,“反”原指“相反、背道而馳”()。組合後既可表示“來回”(如往返),也可引申為“方向對立”的抽象概念()。
常見釋義
古代文獻中,“反”常與“返”通假,因此“往反”更傾向表示空間或時間上的來回()。例如:“往反于京滬之間”指兩地往返。而“對立”的用法較為罕見,多出現于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
“往反”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含義。日常使用中多指“往返”,少數情況下引申為對立關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用例()。
暗恨辨嘗便姗并蒂芙蓉舛缪傳矢篡政盜亦有道凋亡雕筵煩性高睨鈎染涫涫骨塵舞號坎兒後置詞皇化環屈虎頭燕額傢夥堅誠緘封江西建曆腳價皎月鏡象急行軍跼地籲天恪謹硍朱姱詞吏兵犂犋龍駒騾馬會率更體萌俗秘經攀高接貴潛地情取清渭濁泾啓設悫善去失人棄我取弱足市場信息世系水車私喪送日子筍蒲退畊王氣完罅文昌纏鬥翕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