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退耕 ”。
“退畊”是“退耕”的異體寫法,其中“畊”為“耕”的古字變體。該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辭官務農
指古代官員主動辭去官職,回歸田園從事農耕生活。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帶有隱逸、歸隱的意境。例如陶淵明“歸去來兮”式的選擇。
2. 生态保護措施
現代語境下主要指将耕地恢複為自然生态用途。例如:
政策背景:中國自1999年起推行“退耕還林”工程,針對過度開墾導緻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問題,通過補貼鼓勵農民停止耕種特定區域,改種生态作物。這一措施對恢複生态環境、防治自然災害具有重要意義。
《退畊》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逐漸消退、退去、淡漠。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事物或情感逐漸衰退、減弱的狀态。
《退畊》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部,表示“走”,右邊是“田”部,表示“田地”。它總共有11畫。
《退畊》是漢字的簡化字,源自于繁體字“退澹”。繁體字的“澹”有水的意思,與“退”組合表示水慢慢退去,引申為事物的減弱或淡漠。
在古代,漢字《退畊》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古字形為“退瀺”,由三個部首構成,從上到下分别是“辶”、“氵”和“長”。
1. 時間的流逝使得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退畊。
2.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對物質的欲望逐漸退畊,變得更加淡泊。
1. 淡漠:形容對事物冷淡或不關心。
2. 衰退:指事物逐漸減弱或減退。
3. 慢慢:表示緩慢、逐漸。
減弱、淡化、退縮。
增強、鮮明、強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