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盜亦有道”。謂盜者亦有其為盜之道義。《莊子·胠箧》:“ 跖 之徒問於 跖 曰:‘盜亦有道乎?’ 跖 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新唐書·王世充窦建德傳贊》:“其間亦假仁義,禮賢才,因之擅王僭帝,所謂盜亦有道者。” 明 陳子龍 《平内盜議》:“盜之易治者,中多攜貳,更相捕斬。今也數十萬人,分數十枝,何以無相攻擊者,何以無率所部降者,豈盜亦有道乎?” 鄭振铎 《集外·風濤三》:“盜亦有道!天下無道,賞罰征伐便自群盜出,嗚呼!”
“盜亦有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ào yì yǒu dào,其核心含義是指盜賊也有其行為準則或道義,強調即使是非法行為也可能存在某種規範或原則。以下是詳細解析:
曆史上部分盜匪群體确實存在行為約束,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曆史案例,可參考《莊子》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盜亦有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搶劫也有規矩。這個成語表達了即使是從事犯罪行為,也應該遵守一些規則和道德準則。
盜(部首:皿,筆畫:11)亦(部首:亠,筆畫:2)有(部首:月,筆畫:5)道(部首:辶,筆畫:12)
《盜亦有道》最早出現在《漢書·匈奴傳》中,描寫了匈奴的盜匪法律,強調了強盜也有一定規則。
《盜亦有道》的繁體字為「盜亦有道」。
古代常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盜」在古代寫作「盜」,「亦」寫作「」,「有」寫作「」,「道」寫作「」。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雖然盜賊不好,但盜亦有道,意思是即使是從事非法活動,也應該遵循一些規則。」
組詞:盜竊、道德、法律
近義詞:搶劫也有規則
反義詞:無法無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