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明月。 晉 張協 《七命》:“天驥之駿,逸态超越。禀氣靈淵,受精皎月。” 宋 柳永 《長相思》詞:“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 清 李漁 《合影樓》第三回:“形容态度,又像一輪皎月,分開兩片輕雲。” 朱自清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我們雇了一隻‘七闆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
“皎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皎月”指明亮的月亮,形容月光潔白、清朗。其中:
古典文學
現代文學
朱自清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中,以“皎月方來”渲染夜晚的靜谧氛圍。
如需更多詩詞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古籍《七命》《長相思》等文獻來源。
《皎月》是指明亮的月光,通常用來形容月亮的明亮、潔白。
《皎月》是由部首“白”和部首“日”組成,總共8個筆畫。
《皎月》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月亮的光亮潔白,給人以清爽明亮的感覺。
《皎月》的繁體字為「皎月」,和簡體字完全相同。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古時候《皎月》的寫法為「皦月」,發音和意思都相同。
月兒圓滿挂在天空中,皎月灑下一片銀光。
皎潔、皎白、月光皎潔
明亮、潔白、光亮
昏暗、黑暗、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