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銀朱。*********的俗稱。是最早的鮮紅顔料,用于油畫、印泥及朱紅繪雕漆器等。也可入藥,有毒。
“硍朱”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硍朱(拼音:kèn zhū 或 yín zhū,不同來源注音存在差異)即“銀朱”,是硫化汞(HgS)的俗稱。它是中國古代最早使用的鮮紅色顔料,廣泛應用于:
因含汞毒性,現代已逐漸被更安全的合成顔料替代,避免直接接觸或誤食。如需藥用,需嚴格遵循專業指導。
硍朱是一個古代漢字,讀音為gǎn zhū,意思是紅色或者鮮紅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硍是由石字旁和赤字旁組成的,石字旁表明與石相關,赤字旁表示顔色,共有12個筆畫。
朱包含有木字頭和火字旁,木字頭代表與木材有關,火字旁表示與火焰有關,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硍朱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司徒》一書,用來形容地上出土的紅色的土壤。
繁體:
硍朱的繁體形式是贛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硍朱時,使用的是篆字形式,與現代相比有些變化。具體的寫法較為繁瑣,這裡不再贅述。
例句:
他的臉色硍朱,看起來非常生氣。
組詞:
硍朱可以和其他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硍朱土(紅土)、硍朱色(紅色)等。
近義詞:
紅色、赤紅、朱紅。
反義詞:
藍色、綠色、黑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