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塵而拜的意思、望塵而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塵而拜的解釋

謂迎候顯貴,望見車塵即行叩拜。形容卑躬屈膝或敬畏的神态。《晉書·潘嶽傳》:“ 嶽 性輕躁,趨勢利,與 石崇 等諂事 賈謐 ,每候其出,與 崇 輒望塵而拜。” 明 袁宏道 《送榆次令張元漢考績序》:“朝而謁于道,望塵而拜焉。”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若有持錦珍寳而行者,則望塵而拜矣。”亦作“ 望塵拜伏 ”。《北史·魏任城王雲傳》:“時 高肇 權重,天下之士望塵拜伏。” 範文瀾 《<唐代佛教>引言》:“ 神秀 所到之處,王公士庶望塵拜伏,每天受上萬人的禮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望塵而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結構


示例與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後的西晉曆史或潘嶽生平,可參考《晉書》或相關史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塵而拜

《望塵而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别人的能力或成就感到佩服或崇拜,甚至感到自愧不如。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站在别人留下的塵埃中,表示自己已經遠遠落後。

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為“木”、“扌”、“月”、“⺮”(丨)。

“望塵而拜”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尤其在武功高強、令人敬佩的武将或武師面前使用。當一個人的武藝非常高超,超出常人的認知範圍時,旁人隻能遠遠望着他後遺留的塵埃,即便無法追及,也隻能在心中表示敬意。

繁體字中,“望塵而拜”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相似。例如,“望”字古時候的寫法是由木上加小石頭組成(⺿),而現代寫法是由木頭上方加三點組成(罒)。同樣地,“拜”字古時候的寫法是由兩個手臂以不完全直角寫成,現代寫法則是左右兩隻手臂分别向下和向上畫出。

以下是“望塵而拜”在句子中的例句:

與“望塵而拜”相關的組詞包括:“望其項背”(仰慕并感到畏懼)、“拜倒”(跪拜緻敬)。

近義詞例如:“佩服”、“崇拜”。

反義詞例如:“瞧不起”、“鄙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