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河流的發源處。 唐 薛能 《黃河》詩:“人間無 博望 ,誰復到窮源?”
(2).窮盡水流的源頭。 宋 梅堯臣 《入澤王河口》詩:“遠水路已别,古汊未窮源。”
(3).亦作“ 窮原 ”。探尋事物的本原。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讀 橫渠 詩,最愛其一篇雲:‘學《易》窮源未到時,便将虛寂眇心思。’” 清 魏源 《籌鹾篇》:“夫推其本以齊其末,君子窮原之學也。” ********* 《民族主義》第五講:“像這樣宗族中窮源極流的舊習慣,在 中國 有幾千年,牢不可破。”
“窮源”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和例證綜合如下:
河流的發源處
指河流的起源地。
例證:唐代薛能《黃河》詩:“人間無博望,誰復到窮源?”
(意為:若沒有張骞(博望侯)的探索,誰能到達黃河的源頭?)
窮盡水流的源頭
指追溯水流直至源頭盡頭。
例證:宋代梅堯臣《入澤王河口》詩:“遠水路已别,古汊未窮源。”
(描述探索古河道卻未能抵達源頭的情景。)
探尋事物的本原(亦作“窮原”)
引申為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例證:清代魏源曾用此詞表達對學問本原的探索;宋代趙與時《賓退錄》亦提及“窮原”的哲學含義。
該詞常用于學術、哲學或文學領域,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本源”的重視,如蘇轼詩句“追本窮源”即借用此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黃河》《賓退錄》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窮源是指事物的根本或深層原因,它包含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窮源的部首是穴(xué),共有8畫。
《窮源》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孟子·公孫丑上》:“非唯人苟弱于斧钺之誅,豈不早窮其源矣?”意思是指如果人們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罪惡,那麼罪惡将會不斷滋生和擴大。
《窮源》的繁體寫法為「窮源」。
據史書記載,古代漢字的寫法是甲骨文、金文、隸書等多種形式。關于《窮源》一詞的古代漢字寫法非常多樣,具體形态隨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變化,無統一标準。
1. 回溯曆史可尋找到問題的窮源。
2. 隻有找到事故的窮源,才能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1. 窮源不斷 2. 窮源深遠 3. 窮源難斷
根由、根本原因、起因
當下、表面現象、偶發事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