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緘唇的意思、緘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緘唇的解釋

謂閉口不言。《隋書·儒林傳·王孝籍》:“ 孝籍 鬱鬱不得志,奏記於吏部尚書 牛弘 曰:‘……況懷抱之内,冰6*火鑠脂膏;腠理之間,風霜侵骨髓。安可齰舌緘脣,吞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緘唇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緘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緘唇”意為閉口不言,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保持沉默,不發表意見或觀點。該詞由“緘”(封閉、閉口)和“唇”(嘴唇)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封住嘴唇”。


2.使用場景


3.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隋書·儒林傳·王孝籍》:“安可齰舌緘脣,吞聲飲氣……”(意為:怎能咬舌閉口,忍氣吞聲?),描述了人在困境中壓抑表達的無奈狀态。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相關成語補充

“齰舌緘唇”是衍生成語,強調因畏懼或顧慮而不敢發聲,多用于形容會議、辯論中的沉默态度。

如果需要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緘唇的意思

“緘唇”是一個成語,表示閉口不言、不發一言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緘唇》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口”,同時,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

《緘唇》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楊炯的《世說新語·節義》:“帝怒典諸從事曰:‘孺子亦可以匡先王之道,可以帝堯之治;口角之躁,情性之間。’悲泣而退。”從中可以看出,“緘唇”一詞在古代就是指閉口不言。

繁體

《緘唇》的繁體為「緘唇」。

古時候漢字寫法

《緘唇》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縑唇」。

例句

他決定緘唇不言,以避免引起更大的争議。

組詞

緊緘、緘口、緘默、緘默寡言

近義詞

閉口、沉默、不言、緘口、默不作聲

反義詞

開口、言談、說話、暢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