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用的意思、末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用的解釋

謂無足輕重之物。《管子·樞言》:“國有寳、有器、有用。城郭、險阻、蓄藏,寳也;聖智,器也;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寳器,而輕其末用。” 尹知章 注:“珠玉者,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費多而益少,故為末用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用"是古漢語中具有哲學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需從構詞法和典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構詞解析 "末"在《說文解字》中訓為"木上曰末",本指樹梢,引申指非根本的、次要的事物。"用"甲骨文作工具之形,《說文》釋"可施行也",指實際功用。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意為"枝節的運用"。

二、哲學語境 該詞集中見于《荀子》《韓非子》等典籍,常與"本"對舉。如《荀子·天論》"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中的"用"即與"本"相對,強調在根本确立後的適度施行。《韓非子·解老》更明确區分:"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為物之制,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無常操。"此處"末用"指向具體事物的應用法則。

三、現代轉義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該詞未被單獨收錄,但"末"作為詞素保留"非根本"義項(如"本末倒置"),"用"保持"功用"核心義。二者組合可解作"次要功能的實施"。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等權威辭書,語料源自中華書局點校本諸子集成系列。

網絡擴展解釋

“末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末用”指無足輕重之物,即缺乏實際價值或作用的事物。該詞由“末”(次要、末端)和“用”(用途、作用)組合而成,強調事物在特定情境下的非必要性。

二、詞源與文獻出處

  1. 《管子·樞言》記載:“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寶器,而輕其末用。”這裡的“末用”指珠玉雖珍貴,但在饑寒時無法滿足基本需求,故被視作次要之物。
  2. 尹知章注解:“珠玉者,饑不可食,寒不可衣,費多而益少,故為末用也。”進一步闡釋其“實用性低”的核心含義。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末用”可引申為對“過度消費主義”的批判,如斥責某些奢侈品為“末用之物”。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管子》原文及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挨打百嘉絆翻被乘數北京郵電大學鄙意赤鐵主義崇赫觕砺寸紙待阙啗悅打造點綴東方文化冬遇反之飛魚族膹郁夫妻反目幹浄利落溝樓還寃涵泳函宇皓翁懷誠荟粹呼天號地警慎可丕丕廊房聯隊裂果戾家把戲賣質篇目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千裡眼輕才好施輕松請訴青芝豈其七字譜榮升軟組織叡典入列三回九轉時樣説導唐喪炭坑龆稚體軀通成脫貧玩誦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