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無足輕重之物。《管子·樞言》:“國有寳、有器、有用。城郭、險阻、蓄藏,寳也;聖智,器也;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寳器,而輕其末用。” 尹知章 注:“珠玉者,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費多而益少,故為末用也。”
“末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末用”指無足輕重之物,即缺乏實際價值或作用的事物。該詞由“末”(次要、末端)和“用”(用途、作用)組合而成,強調事物在特定情境下的非必要性。
現代語境中,“末用”可引申為對“過度消費主義”的批判,如斥責某些奢侈品為“末用之物”。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管子》原文及漢典等權威詞典。
末用(mò yò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某物或某人已經不再有用,不再被使用,不再有價值。
末用的部首是木(mù),筆畫數為5。
末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最初,末用是由“戊”和“用”組成的,它的意思是指戊年的下半年。隨着時間的推移,末用逐漸演變成表示無用、用處盡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末用的寫法為「末用」。
在古代,末用的寫法和現在相同,即「末用」。
1. 這把鎖已經生鏽了,已經末用了。
2. 這本書内容過時了,已經末用。
1. 末日:指世界末日,一般用于宗教或科幻小說中。
2. 末路:指某人或某事物走到了盡頭,無路可走。
1. 廢棄:指某物被抛棄,不再使用。
2. 淘汰:指某人或某物因無用而被替代或排除。
有用:指某物或某人仍具有使用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