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俘隸的意思、俘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俘隸的解釋

被俘而為奴隸者。《周書·晉蕩公宇文護傳》:“而子為公侯,母為俘隸,熱不見母熱,寒不見母寒,衣不知有無,食不知饑飽,泯如天地之外,無由暫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俘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出處與例句

3.曆史背景

4.語言構成

總結來看,“俘隸”是兼具曆史性與文學性的詞彙,常用于描述古代戰争背景下被俘者的命運。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用法,可參考《周書》等典籍或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俘隸的意思

俘隸(fú lì)是一個成語詞語,意為俘虜成為奴隸。指戰争中俘獲的敵方,被迫成為奴隸。也可以引申為被他人操縱、控制或束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俘隸由“亻”和“隸”兩個部首組成。

其中,“亻”是人的部首,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隸”是隸屬、奴役的意思,是由“阝”和“隹”兩個部首組成。

“亻”的筆畫數為2,代表有兩畫;“阝”的筆畫數為3,代表有三畫;“隹”的筆畫數為8,代表有八畫。

來源

“俘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曆史。在戰争中,戰勝的一方通常會俘獲敵方戰士,并将他們當作奴隸,受其奴役,從事勞動或為其效力。

繁體

繁體字的“俘隸”是「俘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俘隸”在字形上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戰勝國在戰争中俘隸了大量敵方戰士。

2. 被綁架的人感到自己被俘隸在加害者的掌控之下。

組詞

1. 俘虜:指戰争中被敵方俘獲的人。

2. 奴隸:指被他人奴役、束縛的人。

3. 隸屬:指在組織、機構中以下屬的身份存在。

近義詞

1. 俘虜

2. 俘囚

3. 捕獲

反義詞

1. 解放

2. 釋放

3. 解除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