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乳同置一器,鵝王僅飲乳汁而留其水。比喻擇其上乘精華。事見《祖庭事苑》卷五。 清 錢謙益 《與素華禅師書》:“《宗鏡》删訂,非鵝王擇乳不能具此心眼。” 清 查慎行 《鶴雛和院長作》:“鵝王為擇乳,雞粒莫相争。”
“鵝王擇乳”是一個源自佛教典故的成語,比喻在衆多事物中精準選取精華部分。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字面指鵝群中的“鵝王”能分辨水乳混合物中的乳汁并隻飲用乳汁,舍棄水分。引申為善于甄别優劣,在複雜事物中選取最精華的内容。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宋代佛教典籍《祖庭事苑》卷五,清代錢謙益在《與素華禅師書》中引用此典:“《宗鏡》删訂,非鵝王擇乳不能具此心眼”,強調對佛經删繁就簡需極高的鑒别力。
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研究、藝術鑒賞等領域,形容對精華内容的精準篩選。例如:
近義與反義
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強調選擇行為,更隱含選擇者需具備卓越的判斷力,如《祖庭事苑》中鵝王的“心眼”象征洞察本質的能力。
《鵝王擇乳》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挑剔、苛刻地選擇吃喝或者追求生活中的享受。
《鵝王擇乳》的拆分部首是“鵝、王、擇、乳”,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鵝(11畫)、王(4畫)、擇(8畫)、乳(5畫)。
《鵝王擇乳》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北方民間傳說中的故事。相傳有一隻鵝入冬時發現沒有了水源,不得已将原本生活在池塘中的鵝子改為喝牛奶。後來,這隻鵝變得非常挑剔,隻願意喝到最好的牛奶。因此,人們用這個故事來形容那些對生活要求很高、一絲不苟的人。
《鵝王擇乳》的繁體寫法是「鵝王擇乳」。
《鵝王擇乳》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通常仍然使用相同的部首和基本的字形。
他對于糕點非常挑剔,算是個真正的《鵝王擇乳》。
1. 挑剔 2. 苛刻 3. 挑剔苛刻 4. 吹毛求疵 5. 挑剔選擇
1. 吹毛求疵 2. 挑剔 3. 苛刻 4. 挑剔選擇
1. 隨意選擇 2. 隨遇而安 3. 不挑不剔 4. 一視同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