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謹慎、勤勉。《三國志·魏志·李通傳》“以寵異焉”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晉書》:“﹝ 李秉 ﹞嘗答 司馬文王 問,因以為《家誡》曰:昔侍坐於先帝,時有三長吏俱見。臨辭出,上曰:‘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後用以為官箴。衙署公堂多書“清慎勤”三字作匾額。 梁啟超 《新民說·論6*公德》:“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清慎勤漢語 快速查詢。
“清慎勤”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官箴,意為清廉、謹慎、勤勉,體現了傳統為官從政的核心道德準則。以下從詞義、曆史淵源和現實意義三方面綜合闡釋:
***總書記曾引用“清慎勤”強調官德建設,指出其是檢驗黨員幹部的重要标準,要求公職人員以此為準則,保持敬畏之心,遠離腐敗。這一理念至今仍為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
綜合自漢典釋義、宋代《官箴》、司馬昭訓誡及當代廉政教育論述。
《清慎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在言行舉止上要保持清潔、謹慎和勤奮的态度。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清”,“慎”,“勤”。下面分别介紹它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1. 清:拆分部首是水,共有11劃;
2. 慎:拆分部首是心,共有15劃;
3. 勤:拆分部首是力,共有11劃。
《清慎勤》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清”字在古文中可能寫作“淸”字,而“慎”字可能寫作“愼”字。然而,盡管寫法不同,其含義和用法仍然相同。
以下是《清慎勤》這個成語的兩個繁體字寫法:
1. 淸慎勤
2. 深慎勤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清慎勤》這個成語,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在生活中要時刻保持清慎勤的原則。
2. 他的成功離不開他一貫保持清慎勤的态度。
3. 在學習中,清慎勤的态度很重要,隻有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一些與《清慎勤》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清廉:指人的品行清白,不************;
2. 慎重:指做事謹慎小心,不輕率行事;
3. 勤勞:指努力工作,不懶惰。
與《清慎勤》意義相近的成語有:
1. 自律:指自己約束和遵守紀律;
2. 謹言慎行:指為人謹慎小心,言行慎重。
與《清慎勤》意義相反的成語是:
草率從事:指做事輕率急躁,不慎思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