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性的意思、履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性的解釋

性行。 漢 蔡邕 《太傅安樂鄉文恭侯胡公碑》:“公應天淑靈,履性貞固,九德鹹修,百行必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性”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性格與行為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履性”意為“性行”,即一個人的本性(性格)與外在行為表現的結合。例如,漢蔡邕在《太傅安樂鄉文恭侯胡公碑》中稱頌人物“履性貞固”,指其品性堅貞、行為端正。

  2. 單字拆分

    • 履:本義為“踐踏、行走”,引申為“履行、實踐”,也指“鞋子”(如“西裝革履”)。在古文中多強調行動力與責任感。
    • 性:指人的本性、品格,或事物的本質屬性(如“天性”“藥性”)。
  3. 語境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碑文或贊頌性文本中,強調内在品德與外在行為的統一,如“九德鹹修,百行必備”即通過“履性”體現人物的全面修養。

現代適用性

“履性”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屬于文言詞彙。如需類似表達,可用“品性”“德行”等替代。


從古典語境看,“履性”是儒家思想中“知行合一”的體現,既包含内在修養(性),也涵蓋外在實踐(履)。如需進一步了解“履”的演變,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性的意思

履性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行為方式和習慣",通常涉及一個人的品德、性格特征以及行為舉止。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Lǚ)字由"⻊"和"呂"兩個部首組成,屬于形聲字。它總共有10畫。

來源

履字最早起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象征着人的腳踏在地面上行走。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并加入了聲音組件。

繁體

履字的繁體寫法為「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履字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上半部分寫成正方形,下半部分有兩個人形,表示一個人行走的樣子。

例句

1. 他一直以誠信、正直為履性,深受人們的敬重。

2. 這位領導的履性井然有序、嚴謹而又果斷。

組詞

1. 履行:執行、實行。

2. 履曆:個人的工作、學習經曆。

3. 履行責任:盡職盡責,履行應盡的義務。

近義詞

行徑、品性、行為、作風。

反義詞

品行不端、行為失範、作風不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