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話傳說中的池名。在 昆侖山 上。 漢 王充 《論衡·談天》:“ 崑崙 之高, 玉泉 、 華池 ,世所共聞, 張騫 親行無其實。”《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挹以玄玉之膏,漱以 華池 之泉。” 呂向 注:“玄玉、 華池 ,皆神仙之所食也。挹,酌;嗽,飲也。”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三宿神景宮》:“尺宅按來平, 華池 漱餘浄。”
(2).景色佳麗的池沼。《楚辭·東方朔<七谏·謬谏>》:“雞鶩滿堂壇兮,鼃黽遊乎華池。” 王逸 注:“華池,芳華之池也。” 南朝 梁 何遜 《九日侍宴》詩:“禁外終宴晚,華池物色曛。”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太平禦覽》卷三六七引《養生經》:“口為華池。”《黃庭外景經·下部經》:“沐浴華池生靈根。” 務成子 注:“華池,玉池。” 宋 蘇轼 《龍虎鉛汞論》:“但行之數日間,舌下筋微急痛,當以漸馴緻,若舌尖果能及懸癰,則緻華池之水,莫捷於此也。”《西遊記》第十九回:“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
“華池”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指昆侖山上的神秘池沼,常與仙境、神仙傳說關聯。例如《論衡·談天》提到“玉泉、華池”是昆侖山的标志性景觀。後世文學作品中(如《遊天台山賦》)也沿用這一意象,形容玄妙仙境的泉水。
泛指景色秀麗的池塘或湖泊。如南朝詩人何遜的“華池物色曛”即用此意,多用于詩詞中描繪自然風光。
指人體口腔的舌下部位,尤其與“津液養生”相關。道教經典《黃庭外景經》提到“華池”為“玉池”,認為此處與調息、生津有關。蘇轼在《龍虎鉛汞論》中也引用此概念,描述修煉時的身體反應。
作為名字時,“華”象征光輝、精華,“池”指水塘或堅固之地,組合後寓意才華出衆、意志堅定。例如名字解析中提到的“華池”代表“美麗光彩”與“堅固無比”的結合。
華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華”和“池”兩個字組成。
“華”字的部首是“十”,由8畫構成;“池”字的部首是“氵”,由5畫構成。
“華池”一詞來源于古代,《論語·鄉黨篇》中有“華池”之稱。在古代,華池是指宮廷中的美麗花園或池塘。
在繁體字中,“華池”依然保持不變,仍然是「華池」。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華”字,古代寫法中常将“艸”(草字頭)換成“化”(人字頭),即“化”+“十”。對于“池”字,古代寫法中标志着池塘的水位,池塘的水位也寫成一“一”字,與“水”字相似,即将“水”字拆分得到一“一”。因此,“池”字的古代寫法為“一”+“十”。所以,古時候寫華池的寫法是“化十 一十”。
1. 宮殿中的華池,池水清澈碧綠。
2. 他身穿華麗的衣裳,站在華池邊,顯得格外高貴。
華麗、華而不實、池塘、池水、池畔。
華麗、美麗、絢麗、美觀。
平凡、樸素、普通、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