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虛的意思、頑虛的詳細解釋
頑虛的解釋
愚鈍而懦弱的人,多作自謙之辭。《三國志·吳志·薛瑩傳》:“瞻彼舊寵,顧此頑虛,孰能忍媿,臣實與居。”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虛的解釋 虛 ū 空:虛無。虛實。虛度。虛名。虛左(尊敬地空出左邊的座位,古代以左為尊)。空虛。乘虛而入。 不真實的:虛僞。虛假(?)。虛妄。虛驚。虛誇。虛構。虛傳。虛張聲勢。 内心怯懦:做賊心虛。 不自滿:虛
專業解析
"頑虛"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探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
-
核心釋義:
- 頑固而空虛:這是“頑虛”最核心的含義。“頑”指愚妄無知、固執不化;“虛”指空虛、不實。組合起來形容一種既冥頑不靈又空洞無物的狀态或心境。常帶有貶義,指思想僵化、缺乏真知灼見或内涵。例如,形容某些人思想陳腐、抱殘守缺卻自以為是的狀态。
-
字源解析:
- 頑:《說文解字》釋為“㮯頭也”,本義指難劈的木頭,引申為愚鈍、固執、不易改變。《廣韻》注為“愚也”。
- 虛:《說文解字》釋為“大丘也”,本義指大土山,引申為空虛、不真實、不充實。《爾雅·釋诂》注“虛,空也”。
-
文獻依據與用例: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用例較少,但含義相對穩定。其意義可從構成語素及類似結構(如“頑空”)推知。在佛教哲學語境中,有時與“頑空”(指偏執于絕對的空無,否定一切存在的虛無主義見解)概念有相通之處,強調的是一種偏執且無實質的空洞狀态。主要釋義依據來源于綜合性的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對“頑”和“虛”的訓釋及合成詞義的歸納。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頑”和“虛”的詳盡釋義及引申義分析是解釋“頑虛”的基礎。
- 《辭源》(商務印書館):提供了“頑”和“虛”的古義及經典用例,有助于理解其合成詞的可能含義。
- 《說文解字》(許慎撰):提供了“頑”和“虛”的本義溯源。
- 《廣韻》:提供了“頑”的音義。
- 《爾雅》:提供了“虛”的訓诂。
網絡擴展解釋
“頑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進行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現代釋義
由“頑”和“虛”組合而成,其中:
- 頑:指固執、執拗;
- 虛:指虛妄、不切實際。
整體含義形容人或事物固執己見,拒絕改變,常用于批評固守舊觀念的行為。例如:“改革中若一味頑虛,終将被時代淘汰。”
二、古籍中的自謙用法
在《三國志·吳志·薛瑩傳》中,“頑虛”指愚鈍懦弱之人,多為自謙之辭。例如原文:“瞻彼舊寵,顧此頑虛,孰能忍媿,臣實與居。”。此用法現代已罕見,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
補充說明:
- 現代漢語中,第一種解釋(固執虛妄)更常用;
- 第二種解釋需注意古籍引用場景,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百夫雄白玉闆椑乾佛肸春明村潭婦豎公郵鈎樴滈汗華筵彙納護繞繭薄建設性緘音激亢積塊警句驚咤迥深控避苦鬭逵卒枯僵老丈人掠考兩賢相厄連日列宿令序靈昭離群流蕩陋妄羅旛密藏蔑染溟冷木讷老人南頓北漸傩神偏伍敲搗輕步青珥齊王舍牛屈沱染草三德三賢十聖掃馘潸潸四逆肆勤悚戰天業枉誅無事不登三寶殿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