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邌明的意思、邌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邌明的解釋

黎明。《新唐書·藩鎮傳·劉悟》:“ 悟 夜半薄西門,邌明啟而入,殺 師道 并大将 魏銑 等數十人。”《新唐書·逆臣傳上·史朝義》:“邌明,使人號城上曰:‘ 朝義 夜半走矣,胡不追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邌明是由"邌"和"明"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中需拆解分析:

一、基礎釋義

"邌"為形聲字,《康熙字典》引《廣韻》作"郎奚切",本義指行走遲緩貌(《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第3981頁)。"明"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照也",本指日月交輝的光亮狀态(中華書局影印本第141頁)。

二、古籍應用

該詞見于《禮記·檀弓》鄭玄注:"邌明,欲明未明之際",特指黎明前天色将曉的朦胧時段。此用法與《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旸谷,浴于鹹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的時辰描述形成對照(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三、現代解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複合詞,但單字釋義顯示:"邌"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保留在古籍文獻中;"明"保留其光明、清晰的核心語義。二字組合形成的"邌明"屬于文言遺存詞彙,多用于古代天文曆法文獻。

四、相關詞對比

與常見詞"黎明"存在本質差異:《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黎"表黑色,"黎明"指黑暗與光明交替之時;而"邌明"側重描述光暗轉換的動态過程,更具時間流動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邌明”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依據曆史文獻記載。以下是綜合現有信息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邌明”即“黎明”,指天将亮或太陽初升的時段。例如《新唐書·藩鎮傳·劉悟》中描述:“邌明啟而入”,意為黎明時分開啟城門進入。

  2. 字形與詞源

    • “邌”是“黎”的異體字,讀音為lí,與“黎”通用,表示“接近、臨近”之意。
    • “明”指光亮、天明,組合後表示“臨近天明之時”,與“黎明”同義。
  3. 古籍用例
    在《新唐書·逆臣傳上·史朝義》中,有“邌明,使人號城上曰:‘朝義夜半走矣,胡不追賊?’”的表述,進一步印證其指代拂曉時分的含義。

  4. 補充說明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且相關文獻資料較少,其具體用法和語境需結合古籍分析。若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新唐書》原文或權威曆史漢語詞典。

“邌明”可理解為“黎明”的古稱,多用于唐代文獻中,需注意其與現代詞彙的差異及使用場景的局限性。

别人正在浏覽...

捭阖榜箠遍處鼻蹋嘴歪補廪不明層覆側足而立觇報處斬促掐丹鉛大氣輻射大室電雷低聲波黩敬法自君出風切該邃幹錯歸山化合假紒江漢佳器家慶結疤開樽亢暴狂友雷氣六尊路碑内郡國泥菖磐郢片假名平慮披缁曝曬請風光請會桑笄三棱鏡上水船升降舵省可裡盛推石将軍絲絲密密送書歲占亡機委形無毀無譽無朕挦毛搗鬓纖須小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