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vout;pious] 誠心
一片虔心
誠心。 北周 庾信 《祀圓丘歌》:“翼翼虔心,明明上徹。” 唐 楊炯 《梓州惠義寺重閣銘》:“遠覽形勢,虔心淨域。”《西遊記》第十六回:“衆僧見了,個個骨軟身麻,跪着磕頭滴淚道:‘爺爺寬心前去,我等竭力虔心,供奉老爺,決不敢一毫怠慢!’” 郭沫若 《落葉·第八信》:“我忽然想到,聽我父親的教訓這回怕要算是最後一次吧?我這樣想着便用力抑止着悲哀,虔心地傾聽。”
“虔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虔心”指恭敬、誠懇的心意,強調發自内心的真誠與專注。常見于描述對信仰、重要事務或人物的态度()。
例如:
“虔心”既可用于傳統語境(如宗教信仰),也可延伸至現代生活,強調真誠、專注的态度。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西遊記》等來源()。
虔心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對宗教、信仰、事物等的真誠、虔誠的心。
虔心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其中心字是由三個筆畫組成。
虔心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十·秦始皇本紀》中,用來形容秦始皇對治理國家的認真态度和虔誠的心意。
虔心的繁體字為「虔心」。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虔心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一種古代寫法是「虔蓁」,它由「虔」和「蓁」兩個部分組成,筆畫較多,形狀較為複雜。
1. 他以虔心的态度對待每一個任務。
2. 信徒們在廟中祈禱,表達自己的虔心和敬意。
虔心可以與其他詞組成新詞,如:虔心禮拜、虔心敬神、虔心念佛等。
虔心的近義詞有虔誠、恭敬、敬畏等。
虔心的反義詞有不虔心、虛僞、不敬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