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don] 體察實情,給以諒解
接待不周,務乞鑒諒
“鑒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liàng(注音:ㄐㄧㄢˋ ㄌㄧㄤˋ),主要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表示請求對方體察實情并給予諒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
《鑒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審察理解并寬容諒解”。它由“鑒”和“諒”兩個字組成,取自《論語·其中篇》中的“鑒于時則仁義”一句。總的來說,這個詞強調了在對待他人行為和言論時,應該用心去理解并寬容對待,不要輕易作出武斷的評判。
拆分《鑒諒》的部首和筆畫的情況如下:
“鑒”字的部首是“金”,筆畫數為14。
“諒”字的部首是“讠”,筆畫數為12。
《鑒諒》這個詞來源于《論語·其中篇》,其中的原句為:“鑒于時則仁義”。這個句子強調了個人的應對他人行為和言論時要保持仁義的态度。
《鑒諒》的繁體字為「鑒諒」。
古時候,《鑒諒》的寫法并沒有統一标準,會有一些變體字。例如,“鑒”字可以寫作“觀”,“諒”字可以寫作“諒”。
1.他對我的錯誤非常鑒諒,給了我改正的機會。
2.在處理矛盾時,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進行鑒諒。
1. 鑒戒:審視并警示他人的行為。
2. 諒解:理解和寬容對待他人的行為或情感。
3. 反鑒:對某個事件或事物進行否定性的審查和評價。
1. 審察:仔細觀察和判斷。
2. 物察:觀察物體,并從中得到啟示或教訓。
3. 恕解:寬容并原諒他人的過錯。
1. 忖度:推測和思考他人的意圖和動機。
2. 評判:根據自己的标準對他人行為進行評定。
3. 嚴詞:嚴厲地責備和批評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