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朘損的意思、朘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朘損的解釋

削弱;削減。《新唐書·杜黃裳傳》:“陛下宜鑒 貞元 之弊,整法度,朘損諸侯,則天下治矣。”《新唐書·沙陀傳》:“是時無年, 文楚 朘損用度,下皆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朘損”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曆史語境解析。

一、字義溯源

“朘”在《漢語大詞典》中收錄兩種讀音:

  1. 讀作juān時,表示“減少”“縮斂”,如《漢書·董仲舒傳》載“民日削月朘”,指百姓財物被逐步剝削;
  2. 讀作zuī時,特指男性生殖器,屬古代書面用語,如《道德經》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

    “損”即減省、耗減之意,《說文解字》釋為“減也”。

二、複合詞解析

“朘損”取“朘”的juān音,合二字同義複指,強化“逐步減損”的核心語義。在明清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衰減,如《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三回“田産朘損過半”,指資産持續減少。

三、現代應用

該詞當代屬罕用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文賞析領域。《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将其歸入“經濟衰退”與“資源耗減”語義範疇,建議現代行文優先選用“削減”“損耗”等替代詞。

網絡擴展解釋

“朘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 削弱;削減:指力量、利益或規模的減少。例如《漢書·董仲舒傳》中提到的用法。
    • 侵損;耗損:多用于描述資源、財物等逐漸減少或受到損害。
  2. 用法與語境

    • 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朘損國力”表示國家實力被削弱,“朘蝕”則指持續的耗損。
    • 注意“朘”字在“朘損”中讀作juān(另一讀音zuī指男孩生殖器,與此處無關)。
  3. 相關詞彙

    • 近義詞:朘耗、朘蝕、削減、削弱。
    • 反義詞:增益、擴充。

若需進一步探讨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曆史語言學資料或《說文解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需拜折子被袋兵來将敵,水來土堰采畫長襪春直觕樸待續倒空凡僧匄骸骨捍隔轟鬭患惡狐仙鹄峙鸾停将慎椒房蘭室膠轕澆汁即代擊難救轉急義軍械開船寬褐路沖露申辛夷慢件明慮命事農家子蟠伏辟辟鋪張浪費愆戾箧衍起禾傾巢傾輸親離衆叛入木三分散粜扇墜紹繼沈樓廋辭酸鼻踏猛子跳激帖敕啼啼哭哭屯難危崖汙坳霞履蠍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