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餐葩飲露的意思、餐葩飲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餐葩飲露的解釋

吞食百花,吸飲露水。形容超塵脫俗的神仙生活。 漢 劉向 《列仙傳·赤将子輿》:“ 子輿 拔俗,餐葩飲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餐葩飲露(cān pā yǐn lù)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字面意為“吃花朵,喝露水”,引申為超脫世俗、追求高潔的生活方式,常用于形容隱士、仙人的清雅境界或文人雅士的脫俗情懷。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拆解

    • 餐:食用。
    • 葩(pā):古漢語中指“花”,《說文解字》釋為“華也”,即草木之花。
    • 飲:喝。
    • 露:露水,自然界純淨的象征。

      組合後字面意為“以花為食,以露為飲”,強調遠離人間煙火,依靠自然之物生存。

  2. 引申含義

    比喻超然物外、不染塵俗的生活态度,常見于道家思想中對仙人或隱士的描繪,體現對精神純淨與自然本真的追求。

二、文化淵源與典籍出處

  1. 道家仙隱文化

    該成語與道家“辟谷”“服氣”等修煉理念相關,如《列仙傳》載仙人赤松子“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後世衍生出“餐霞飲露”的意象,象征通過自然之物滌除塵垢、羽化登仙。

  2. 文學化用與典故

    • 《列仙傳·赤松子》(漢代劉向):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雖未直接使用“餐葩飲露”,但為後世同類表述奠定基礎。

    • 《離騷》(屈原):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以香草露水喻高潔,被視為“餐葩飲露”的文學雛形。

    • 《莊子·逍遙遊》: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風飲露” 直接塑造了飲露為生的仙人形象。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以花為食,以露為飲,形容超脫塵俗的生活”,強調其象征隱逸與高潔的文學意象(參見《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073頁)。

  2. 《辭源》(第三版):

    注解為“仙人或隱士的修煉方式,後喻清高絕俗”,并引用《離騷》詩句佐證(參見《辭源》第3冊,第2456頁)。

四、現代用法與示例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劉向《列仙傳》,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屈原《楚辭·離騷》,中華書局校注本。
  4. 莊子《莊子·逍遙遊》,中華書局譯注本。
  5.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6.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餐葩飲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ān pā yǐn lù,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含義

形容超塵脫俗的神仙生活,字面指“吞食百花,吸飲露水”。古人認為神仙或隱士不食人間煙火,以自然之物為生,體現超凡脫俗的境界。

2.出處與典故

源自漢代劉向的《列仙傳·赤将子輿》:“子輿拔俗,餐葩飲露。”描述赤将子輿脫離凡俗,以花露為生的狀态。

3.用法與延伸

4.示例與擴展

可結合詩句或文學場景使用,例如:“古書中記載的仙人,多餐葩飲露,逍遙于天地之間。”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相關成語對比,可參考《列仙傳》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安樂闇默擺譜兒标題音樂冰廚財政赤字裳服誠惶誠恐塵相赤繩系蹤春熙倅長打家截道滌耳丁肇中東林飯腥法筵奉齋高貴高談闊論根窮覺路髺墾劣迹昭着列身馬刀蠻垂美阙闵悼木彊叛軍盤盤國砰磷郁律偏稱貧甿悄地洽奏清糟求道于盲燃燈佛熱灼塞種上務省率侍禦手藳伺晨歲比不登特大城市痛念推雄完結偉質蓊蓊戊己閑曉孝弟嚣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