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刀的意思、馬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刀的解釋

[sabre;saber] 騎兵作戰用的略彎的長刀

詳細解釋

(1).騎兵肉搏戰時用的長約一米的彎形刀。《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抗馬刀的,馬刀上都捆着紅布;滾藤牌的,穿的老虎衣。” 楊大群 《關東傳奇》第十五章:“一隊馬隊包圍過來,馬刀飛舞,木棍橫掄,馬隊想把這群學生一個個捆綁起來。”

(2).貝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馬刀》:“馬刀似蚌而小,形狹而長,其類甚多,長短大小、厚薄斜正,雖有不同,而性味功用大抵則一。”

(3).中醫外科病名。《靈樞經·癰疽》:“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 清 李梴《醫學入門·腦頸部·耳瘡内疳瘡》:“生胷脅腋下,堅硬如石,形如馬刀蟲,曰馬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馬刀”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兵器定義

馬刀是騎兵專用的近戰武器,具有以下特征:

  1. 形制特點:刀身微彎,長度約1米,寬背薄刃,刀柄略向刀刃方向彎曲()。這種設計既能增強劈砍力度,又便于騎手在馬上掌控,不易脫手。
  2. 使用場景:依靠馬匹速度形成沖擊力完成劈刺動作,蒙古騎兵因騎術精湛,常使用更輕薄的版本()。曆史上可見于《官場現形記》等文獻記載()。

二、其他含義

  1. 貝類名稱:明代《本草綱目》記載“馬刀”為一種狹長形貝類,外殼似刀,肉質可食用()。
  2. 中醫病名:指生于胸脅腋下的堅硬腫物,《靈樞經》描述為“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

三、文化延伸

  1. 藝術表現:著名樂曲《馬刀舞曲》以急速節奏模拟騎兵沖鋒場景()。
  2. 軍事對比:唐代斬馬刀因厚重設計,曾出現卡折唐刀的實戰案例()。

以上信息整合自權威百科、古籍文獻及語言學資料,如需完整内容可查閱原始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刀

馬刀,是指一種用于砍劈的大型刀具,也可以泛指刀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馬(馬匹的馬)和刀(刀具)。馬刀的拼音是mǎ dāo。

來源

馬刀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戰國時期,使用馬匹作為部分詞意中的象征。馬在古代中國常被視為戰争的象征,所以馬刀也常與戰鬥和軍事相關。

繁體

馬刀的繁體字是馬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由于演變和規範的變化,與現代漢字有所差異。根據古籍資料,馬刀在古代的寫法有時會将“馬”字的馬部分寫得更加生動,如“䶡刀”。這種寫法在現代通用的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士兵手持馬刀,勇猛地沖向敵人的陣線。

2. 他展示了一把古老的馬刀,刀刃上仍然可見斑駁的鏽迹。

組詞

馬刀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一些詞語,例如:

1. 馬刀劍:指刀劍中具有馬刀形狀的一種。

2. 刀馬旦:指京劇中飾演武将的女演員。

3. 馬刀術:指馬刀的使用技巧和動作。

近義詞

馬刀的近義詞有:戈、矛、刀劍。

反義詞

馬刀的反義詞不易确定,因為馬刀可以指代刀具的一類,而沒有一個明确的相反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