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礬的别名。《本草經·玉石部·石膽》:“石膽,味酸小寒。主明目,目痛金創諸癎痙……一名畢石。”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 魏文帝 黃初 三年, 武都 西部都尉 王褒 獻石膽二十斤。”《北史·宕昌傳》:“ 孝文 時,遣使 子橋 表貢硃砂、雌黃、白石膽各一百斤。”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四·石膽》:“石膽出 蒲州 山穴中,鴨觜色者為上,俗呼膽礬。”
石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主要可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解釋:
字義構成
“石”指岩石或礦物,“膽”本義為膽囊,引申為“汁液”“精華”或“色如膽者”。合稱指代一種顔色似動物膽囊、質地如石的天然礦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礦物學指代
特指天然生成的硫酸銅礦物(化學式:$ce{Cu4SO4(OH)6}$),因其多呈深藍色至綠色塊狀,斷面似膽汁凝結而得名。古籍中亦稱為“膽礬”或“藍礬”。
來源:《礦物與寶石大圖鑒》(地質出版社)
本草文獻記載
在《本草綱目》中被列為解毒殺蟲藥,載其“味酸澀,性寒,有毒”,外治口瘡、痔瘡,内服需嚴格炮制以祛痰催吐。李時珍描述其形态:“生于銅坑中,狀如空青,碧色相疊,擊之縱橫解皆成疊紋。”
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
古代煉丹用途
道教方士視其為煉丹原料(“五金之主”),《抱樸子》記載“石膽化鐵為銅”的化學反應,實為硫酸銅溶液與鐵發生置換反應的現象。
來源:葛洪《抱樸子·内篇》
少數詩詞借“石膽”喻指堅貞之心,如元代王冕《墨梅》中“石膽千年尚帶霜”之句,取其經久不褪色的特性象征品格恒久。
來源:《全元詩》輯校
學術注釋:現代礦物學已統一使用“膽礬”(Chalcanthite)作為标準名稱,而“石膽”主要用于中醫藥及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其礦物形态需與青金石(Lazurite)、藍銅礦(Azurite)等藍色礦物區分。
“石膽”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礦物/中藥含義
二、醫學含義(現代)
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古代文獻中多指礦物或中藥,現代醫學則特指膽結石。若需進一步了解疾病或礦物詳情,可參考對應來源。
報答本命辰邊式帛诏財擇蟾彩饞脂稱詠崇用丑俗傳谕楮耳垂憐賜赈璀玮調賦犯軷鳳皇于飛風舉官禦孤奉寒晶浩淼花障簡澀肩痛交混夾壯敬思靜姿畸重君子人夔卨賴是老憊樂酣獵犬録白掠人之美侔莫旁剔蟠攫切齒拊心親征如坐春風三枿恕己鼠璞熟視無睹樹葉松緩所處訴求陶管調頻廣播怗馬停辍童雞偉貌畏影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