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君子。指才德出衆者。《論語·泰伯》:“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文中子·天地》:“子曰:‘過而不立,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君子人哉!’”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然而君子人曰:終夜不寝,必如 孔子 ;鷄鳴而起,必如 大舜 。”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一折:“ 梅香 ,可不道君子人待時守分也。”
“君子人”是漢語中對才德出衆者的稱謂,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君子人”即“君子”的擴展表達,指具備高尚品德與卓越才能的人。如《論語·泰伯》所言:“君子人與?君子人也”,強調其道德屬性與人格高度。
當代語境中,“君子人”更側重道德層面的評價,指正直、寬容、有修養的個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俗語中的用法。
注:如需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論語》《鶴林玉露》等文獻來源。
《君子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一個人具有君子的品質和風度,即道德高尚、品德好的人。
成語《君子人》的拆分部首是口,筆畫數為5畫。
《君子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間訓》一書,是漢代文學家劉安所著。劉安在書中寫道,“君子人,經國之本;不仁者,道德之枝也。”這句話強調了君子的重要性,并将其視為國家治理的基石。
在繁體字中,成語《君子人》的寫法為「君子人」。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成語《君子人》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根據史書記載,常見的古代寫法包括「君子①人」、「君子⒈人」等。
他言語謙和,舉止得體,确實是一個君子人。
君子風度、君子風範、君子豪情、君子之交、君子國
君子風範、君子風度、人君子
小人、惡人、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