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虧得,幸好。 宋 毛滂 《虞美人》詞:“二分春去知處,賴是無風雨。” 宋 範成大 《正月九日雪霰後大雨》詩:“夜霰三更碎瓦,晝冥一陣翻盆。賴是梅花已過,不然皴玉誰溫?”
“賴是”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具體用法分析:
“虧得,幸好”
根據解釋,“賴是”可表示慶幸或僥幸的語境,例如:“賴是及時趕到,才避免了事故”。這一用法多見于古漢語或方言中,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推卸責任”
提到,“賴是”作為成語時,形容人找借口推卸責任,如“他總是賴是别人的錯”。但此解釋的權威性較低,可能與“賴”的常見含義(如抵賴、誣賴)混淆。
結合高權威性網頁(如、5、9),“賴”的核心含義包括: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咨詢語言學專家。
賴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和筆畫為走、田。作為一個詞語,賴是一個動詞。
賴是由“資”和“束”組成的,原本的意思是指人們依靠和依賴他人或物品。
在繁體字中,賴的寫法為「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賴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賴的左側常另外加上“人”字旁,表示人賴着别人不放。
1. 我們不能一直賴着父母,要學會獨立。
2. 他賴在床上不肯起來。
賴賬、賴皮、賴以生存、賴床等。
依靠、依附、依賴。
獨立、自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