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齒拊心的意思、切齒拊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齒拊心的解釋

亦作“ 切齒腐心 ”。咬牙捶胸。極端痛恨貌。《戰國策·燕策三》:“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史記·刺客列傳》引作“切齒腐心”。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五》:“ 引之 曰:腐讀為拊。《爾雅》曰:辟,拊心也。 郭 注謂椎胸也。《燕策》正作‘拊心’。”《東周列國志》第九七回:“ 齊襄王 問於 須賈 曰:‘昔我先王,與 魏 同兵伐 宋 ,聲氣相投。及 燕 人殘滅 齊 國, 魏 實與焉。寡人念先王之仇,切齒腐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切齒拊心”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該成語形容人因極度痛恨而咬牙切齒、捶打胸口的模樣,強調情緒激烈且難以抑制的憤恨。其中“切齒”指咬牙(表達憤恨),“拊心”指拍擊胸口(表現痛苦或憤怒)。

  2. 出處與演變
    源自《戰國策·燕策三》中樊於期的話:“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拊心”被寫作“腐心”,二者為通假字,均表捶胸之意。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切齒痛恨、咬牙切齒、痛心疾首。
    • 反義詞:情深義重、深情厚誼。
  4. 用法與例句
    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對人或事的強烈憎恨。例如:“金古梁切齒拊心,說道:‘我父母不過是與世無争的貧民百姓,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5. 注意點
    該成語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中考語文曾将其列為必背詞語,需注意其書寫和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切齒拊心

《切齒拊心》是一個成語,形容憤怒或恐懼到極點的心情。拆分部首為刀(刂)和心(⺗),總共有八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平津侯主父慎入材官丞相列傳》中的“切齒拊心之論”。在繁體字中,切齒拊心的寫法是「切齒拊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有一些差異,但整體的意思不會改變。

例句:

他聽到那個人對他的诽謗,怒不可遏,切齒拊心。

組詞:

切齒痛恨、拊心泣血、憤憤不平

近義詞:

怒目切齒、悲痛欲絕、心如刀割

反義詞:

歡天喜地、心平氣和、平淡無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