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water)extending into the distance] 水面廣闊
浩淼的洞庭湖
(1).水面廣闊悠遠貌。 唐 孟郊 《送任齊二秀才自洞庭遊宣城》詩:“扣奇驚浩淼,採異訪穹崇。” 清 卓爾堪 《闆子矶》詩:“春江何浩淼,磯上忽斜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錦秋亭辨》:“自 夏莊橋 渡 時水 而東,竝河北行,内河外湖,浩淼無際。” 茅盾 《色盲》三:“我盼望那浩淼無邊的黑濤中湧出個綠色的小島,讓我去休息一下。”
(2).廣大壯闊;宏大。 清 魏源 《庸易通義》:“但以浩淼之詞,窮高極幽,使學者仰、鑽、瞻、忽無從入,豈聖賢教人之道乎?” 郭沫若 《蜩螗集·董老行》:“ 太華 不動氣巍峨,滄海能容神浩淼。”
“浩淼”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hào miǎo,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水面廣闊遼遠
常用于形容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壯闊景象,如“浩淼的洞庭湖”。
字義拆分:“浩”指水勢盛大(如“浩瀚”),“淼”形容水勢無邊(三“水”疊加,強調廣闊)。
引申為宏大、壯闊
可比喻事物規模或氣勢的宏大,如郭沫若詩句“滄海能容神浩淼”,清代魏源也以“浩淼之詞”形容文辭的深遠。
“浩淼”既具自然景觀的寫實性,又承載文化中的宏大意象,適用于文學描寫與哲理表達。
浩淼是一個表示廣闊、遼闊的形容詞,形容事物範圍或情感宏大無限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廣,共有15畫。
來源方面,浩淼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且夫水之穴,深則鲫魚出焉;入則龍門啟焉。”其中,“夫水之穴,深則鲫魚出焉;入則龍門啟焉”就是指大海的廣闊無邊。
在繁體字中,“浩淼”為「浩渺」。其漢字古時候的寫法比現代稍有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例,“浩”字的古代寫法為「ᠬ〡〢」,而“淼”字的古代寫法為「〡䖒」。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面對浩淼的大海,人感到渺小而敬畏。
2. 這個************的沖突橫亘在兩岸之間,浩淼而又深淵。
3. 他望着浩淼的星空,心中湧動着許多遙不可及的夢想。
與浩淼相關的組詞包括浩大、浩瀚、浩蕩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廣闊無邊。
與浩淼近義的詞語有遼闊、廣漠、廣袤等,它們都有着類似的意思。
反義詞則包括狹小、狹窄、狹隘等,它們表示有限、狹窄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